東北網8月16日電 高科技就像高級營養品,各類莊稼一旦施入生長更加旺盛;專家教授一旦和農民手把手種地,現代科技會讓農民增加豐收的信心。今年,集賢縣10000戶農民、20萬畝農田由於在省農科院、東北農大專家教授的親自指導下,將增加糧食產量1000萬公斤,增加收入1000萬元。
與集賢縣合作三年時間的省農科院、東北農大今年初和該縣正式簽約,實現院校與縣聯合,把集賢縣作為農學院科技成果實驗基地。每年將把幾個科研項目推廣應用到集賢縣農田裡。至此,集賢縣農民會第一時間接受我省農業院校的科研成果、科研項目的應用。
隨著春天的來臨,省城的專家們一伙伙、一批批來了;隨著第一犁的下地,專家們走進村裡,來到農戶中間,把種地的先進技術和先進的種子一起埋在了希望的土壤裡。
豐樂鎮的農民不會忘記,脫毒馬鈴薯三年前是省農科院新研制的高蛋白、高營養的新品種,當第一粒種子下地時,就植入了該鎮東風村魏鳳春的農田裡。一編織袋的馬鈴薯一年後,讓全村火了起來,也讓全鎮大發了一筆財。今天依然火爆的東板子房西瓜,也是省農科院專家培育的新品種,抗重茬、抗病害、耐長途運輸,讓東板子房西瓜種植面積越種越多、越運越遠,走向了全國。每年科普之冬時,東北農科院、東北農大的專家跑順了腿、來慣了腳,三三兩兩來村裡給村民們講課,一呆就是幾天,農民們真解渴呀!
東北農學院副院長、博士許景剛的農作物平衡施肥讓全縣1000多農民豁然開朗,在全縣農業技術培訓課上,種植大戶腰屯鄉的許學清和許博士說,按您的方法,種植100?地要增產五萬公斤糧食。這麼說,我一年要少收入五萬元錢。平衡施肥讓許學清明白了不能盲目對農田的投入。
東北農大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蔡雲國在昇昌鎮治安村和農民們說,現在已是農業生物信息時代了,土地肥料的投入再也不能依賴化肥了,生物肥是今後農業生產主要推廣應用的綠色環保肥料。過去一袋100斤的化肥能頂一馬車的農家肥,而現在,一小袋幾元錢的生物肥的作用能頂100斤的化肥。治安村農民楊吉成,他在和專家交流時說,我今年種的甜菜全部使用了生物肥,長出的甜菜要比別的農戶分量大很多。一棵甜菜比別人重1斤多,10?甜菜預計要多收入1.5萬元。
今年以來,省農科院和省東北農大來縣專家、教授達百人次,推廣應用農業新品種有5項,水稻、大豆、玉米、甜菜、西瓜、土豆等20萬畝農作物都有新技術的投入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