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6日電 在15日召開的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上,黑龍江省審計廳廳長李希龍代政府作了《2004年度省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報告顯示,雖然嚴重違紀問題呈下降趨勢,但省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入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報告指出,2004年,省直有關部門和單位加快推進各項財政改革措施到位,進一步加強財政財務管理,努力增收節支,圓滿完成了各項收支任務。從審計結果看,今年審計的20個部門,查出違紀違規總額17552萬元,比上年減少了7.2%。
財政預算管理和稅收征管:不規范
向省人大常委會上報的2004年省本級財政預算內容不完整;基本建設、高新技術改造等重點支出項目預算編制不規范;預算內基本建設資金使用中存在一些問題;福利彩票收入未納入部門預算;暫付款清理不及時。根據省人大常委會的要求,省審計廳還對7個部門2004年決算(草案)進行了審簽,發現決算編報不真實、不規范等問題,金額1700萬元。
稅收征管中存在著應征未征各項稅收1751萬元;混淆入庫級次262萬元;延壓稅款,人為調節稅收進度469.9萬元;征收『過頭稅』 587萬元;社會保險費收入及行政性收費未及時入庫1548.7萬元;應繳未繳防洪保安費3967.8萬元。
省直部門預算執行:違規采購
應繳未繳各項財政收入1268萬元;擠佔挪用各種資金補充經費超支632萬元;違規集資和違規收費659萬元。有些部門和單位違規采購或固定資產帳實不符,10個部門和單位違反政府采購規定自行采購567萬元。
審計還發現,個別單位濫發獎金現象嚴重。對本年度審計發現的問題,省審計廳已依法征求了被審計單位的意見,並按問題的性質,分別依法進行了處理處罰。目前,共收繳違規資金、調帳增加收入、調帳減少支出或歸還原資金渠道3076萬元。
專項審計和審計調查:經營成果失真
在全省712戶國有糧食購銷企業1998年6月1日至2004年6月30日財務掛帳清理審計中發現,糧食購銷企業經營成果嚴重失真。清理審計期間,全省各級審計機關查出各類案件線索26件,已移交企業主管部門和司法機關13件,涉嫌違法金額3970多萬元。
在全省329個市縣鄉政府財政部門省級轉移支付資金發現,雖然我省轉移支付資金增長速度較快,但轉移支付資金種類較多,多數市縣對省級轉移支付資金的依賴程度較高,資金管理使用中也存在一定問題。由於撥款層次較多,在途時間長,省級轉移支付資金下撥遲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市縣財政滯撥。一些省級轉移支付資金主管部門滯留省級專項資金1125萬元。在17所省直屬高等院校2000年以來基本建設情況審計調查中發現,我省高校建設項目貸款金額較大,償還貸款本息壓力沈重。截至2004年4月末,17所高校基本建設項目到位資金總額698188萬元,其中銀行貸款412558萬元,佔到位資金的59.09%。有5所高校貸款佔資金來源的50%以上,還貸資金缺口較大。在3個高校已竣工的20個單項工程中,有17個單項工程超計劃投資19069.7萬元,超計劃45.36%。
在全省13個市地排污費資金征管使用情況審計中發現,排污費征收率低,環保部門工作不到位,造成排污費流失。13個市地2003至2004年應征排污費39095.2萬元,實際征收26424.5萬元,征收不到位資金12670.7萬元。審計還發現,污染治理資金投入比例較低。13個市地實際用於排污治理的資金11526萬元,佔實際征收排污費的43.1%。
在企業挖潛改造資金使用效益情況審計調查中發現,由於財政資金到位不及時,企業當年無法使用財政補助的企業挖潛改造資金,影響了企業挖潛改造資金的使用效益。由於監管不力,個別企業存在擠佔專項資金的問題。
經濟責任審計:違規現象嚴重
2004年,我省各級審計機關共對1425名黨政領導乾部和108名國有企業法定代表人進行了經濟責任審計,查出違規金額26.7億元,其中領導乾部應承擔主管責任18億元、直接責任8.7億元。移送紀檢監察部門和司法機關25人。有關部門參考審計結果平調579人,晉昇62人,免職58人,降職和撤職1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