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農業專家哈爾濱縱論中國寒地黑土經濟
2005-08-20 09:54:30 來源:新華網  作者:崔峰 宋心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網哈爾濱8月19日電在19日舉行的『中國寒地黑土經濟論壇』上,來自國內的農業專家指出,作為未來農業發展方向的代表,寒地黑土經濟正成為世界關注的『朝陽產業』,只有不斷加強對黑土地的保護,打造特色品牌,纔能使中國的寒地黑土經濟更具活力。

  『寒地黑土』是指中國東北具有氣候和土壤特征。寒地,是指氣候,黑土是指地表植被經過長時間腐蝕形成腐殖質後演化而成的土壤。在寒冷的氣候下形成的黑土,有機質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質疏松,最適農耕。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烏克蘭大平原和中國東北具有寒地黑土。

  綠色食品產業研究人士、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馬加林說,『寒地黑土』上生長的農產品具有微量元素豐富、品質優良、安全營養等特征,在這種環境下生產的大米在上海市場上每公斤可賣14元,黃菇娘在香港市場上每公斤20元,AA級大豆在日本每公斤可賣人民幣200元。可以說,雖然人們對健康生活和綠色食品的追求,『寒地黑土』生產的農產品正顯現了廣闊的市場前景,但目前,中國的寒地黑土經濟存在產品雖優,名氣不大、品牌不響,很多國外商家以低廉的價格收購原產品後,簡單包裝就能賣大價錢,『寒地黑土』物產沒有達到物有所值,應該走出一條借助資源整合產品、叫響品牌、開拓市場、高效回報的發展路子。

  據『寒地黑土』綠色物產協會負責人介紹,目前,圍繞『寒地黑土』物產形成的產業門類達11個,知名產品達200多個,初具規模,像作為黑龍江省黑土地核心區的綏化市,目前經過國家認證的『寒地黑土』綠色食品種植面積已經達到820萬畝,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44個,形成了黑土開發利用保護一體化、認知打造品牌一體化、市場運作一體化的格局。

  隨著對『寒地黑土』經濟的發掘,黑土資源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與會專家測算,開墾20年的黑土地厚度減少為60-70厘米,有機質下降1/3;開墾70-80年的黑土地厚度減少為20-30厘米,有機質下降2/3左右。而且,黑土區每年流失的黑土已經達到1-2億立方米,僅黑龍江省每年因水土流失就減少糧食20-40億公斤。

  為使『寒地黑土』經濟科學增長,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黃鴻翔等專家建議,首先要加強對黑土的保護,杜絕短視行為,建立寒地黑土資源保護、防止退化的綜合培肥體系,建立黑土質量變化預警機制;其次,延長產業鏈條,形成產業體系,擴大綠色食品為主導產品的基地規模,擴大產品知名度;第三,推進『寒地黑土』農業向信息化、數字化方向發展,加強專業人員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