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0日電 近期,黑龍江齊齊哈爾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直屬分局在該市龍沙、鐵鋒、建華區三個中心城區進行了商品條碼使用情況的專項檢查,發現商品條碼在使用中出現的問題集中表現在3個方面。
一是一些企業沒有在當地物品編碼機構申請注冊,取得中國商品條碼系統成員資格及相應的商品條碼,而是隨意將其他廠家的商品條碼標注在自己的商品標簽上。有的企業更是缺乏商品條碼使用的相關知識,錯把組織機構代碼等其他條碼,標在了商品標簽上,造成了商品條碼在使用中的混亂。
二是一些企業正常履行了申請注冊成為系統成員的手續,獲得了商品條碼的使用權,但沒有按照《商品條碼管理辦法》的規定,在商品條碼有效期滿前3個月內辦理續展手續,其生產的產品繼續使用已經注銷的商品條碼。
三是一些企業在獲得中國商品條碼系統成員證書和相應的商品條碼後,違反《商品條碼管理辦法》的規定,擅自以合作、聯營等形式,將商品條碼轉讓給其他企業。
中國質量報報道,執法人員對商場、超市、藥店近23000餘種商品條碼進行核查,共發現存在問題的商品條碼179種,佔被檢查商品品種總數的1.28%。對存在以上問題的企業,齊齊哈爾市質量技監局直屬分局根據《商品條碼管理辦法》對其作出了相應的處罰。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