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普陽農場一望無際的豆海 |
![]() |
保存完好的普陽農場蒲鴨河濕地 |
東北網8月20日電 (記者 高長利)下田間、走灘涂、訪農戶、看牛羊,江蘇『異地采訪』黑龍江農墾組今天走進普陽農場的田間地頭,與老墾荒人一起座談,共同感受了50年巨變北大荒成為北大倉的歷史。
![]() |
采訪團采訪農場職工鄭雪梅 |
在農場柳東管理區職工鄭雪梅家中,采訪團成員一起感受了現代墾區職工的新生活。走進她的家中,方廳位置一臺電腦赫然擺在桌上。話題就從這臺電腦開始了,農場職工已經通過上網查詢生產資料供應信息、產品價格、產品價位走向了。鄭雪梅一家三口人,承包了農場60公頃土地,家裡農機具一應俱全,主要種植大豆和玉米,每年的純收入都超過10萬元。如今,學科技、掌握市場動向已經成了新時期農場職工的必修課。女主人的熱情令采訪團成員很是感動,采訪團成員紛紛與鄭雪梅合影留念。
當聽說管理區職工家庭現在都已經用上了自來水、燃氣,並且每家通過管理區統一供給的秸稈燃氣做飯,每天只需花費0.5元的時候,采訪團成員很是感慨。
在柳東一區秋起壟播玉米現場,采訪團成員走進田間,親自感受科技帶給農村的變化。普陽農場宣傳部的同志介紹這樣的地塊每公頃單產可以達到10噸的時候,大家不僅肅然起敬。
在柳西的大豆種植基地,采訪團成員被廣闊的大豆條所震撼。紛紛走到地中間,看苗情、談收成,張琳還特意到田中除了幾根雜草。
在農場所屬的蒲鴨河濕地,翩翩起舞的鶴群讓采訪團成員切實領略到墾區保護環境的成效。這片12萬畝的濕地,如果當初開墾出來,每一年所創造的效益都能夠在1000萬元以上,農場領導的遠見卓識令這片濕地完整無損的保留了下來。來自鶴故鄉鹽城的徐生耀感慨的說,在鹽城這麼完整的鶴棲息地是根本見不到的。
下午采訪團與普陽農場的老墾荒者舉行了座談。老墾荒人滿含深情地向記者采訪團成員介紹了當年開發北大荒的場景:齊腰深的積水裡勞作、冰天雪地中伐木、天寒地凍的季節墾荒,當年的墾荒者沒有提及到『犧牲』和『奉獻』的字句,可是『犧牲』和『奉獻』這樣高尚的詞匯已經植根於老墾荒人的心中。采訪團成員很受感動,倪亞農深情地說,老墾荒者的那種奉獻精神實在值得宣揚,北大荒精神的實質就是奉獻。『獻了青春獻子孫』的那種情懷令人肅然起敬。
短短一天的采訪,采訪團已經被北大荒人的熱情感染,為北大荒精神感動。采訪團成員表示,這次能夠深入到黑龍江的墾區,機會難得,一定深入采訪,把北大荒精神帶回到江蘇,讓更多的江蘇人了解北大倉、了解北大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