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考研 創業 畢業生"依戀"校園 探訪哈爾濱"校漂族"
2005-08-22 05:49:45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 王洪亮 李曉艷 李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22日電 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逐年激增,就業壓力不斷顯現。有關部門公布的數字顯示,200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為73%,中央要求,2005年的就業率不得低於去年的同期水平,但即使達到這個目標,仍會有近85萬高校應屆畢業生暫時找不到工作。

  在這個待業大軍中,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出於各種原因繼續留駐在高校周圍,在食堂吃飯,到圖書館看書,在學校機房上網,有的還到課堂聽課……利用學校資源?熏仍過著類似大學生的生活。這就是被稱為『校漂族』的一個新生群體。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畢業生逐年增加,這個漂泊在學校與社會之間的群體還將繼續擴大。

  『漂』在省城各高校周圍的許多應屆或往屆畢業生中,有一部分人仍然像在校生一樣努力學習,很少參加其他活動,只為考研做准備。

  某高校經濟學專業本科畢業生李某家在農村,家裡一年的收入纔3000多元錢,生活很拮據。她說,大學期間,自己的學習成績很好,每年都能拿到獎學金,就因為這個,父母和老師都勸她考研。去年僅以幾分之差與研究生失之交臂,自己感覺很可惜,雖然家裡很困難,但是為了將來能有個好出路,還是想拼一下,再考一年。離校後,李某找了幾位考研的同學在學校附近租了間房子,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幾乎所有時間都在忙著學習。記者在采訪中看到,她們居住的條件非常簡陋,4個人擠在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除了兩張上下鋪的床和一張桌子外,沒有其他的家具。小李說:『現在不掙錢,家裡條件不好,還得花家裡錢,除了經濟上的壓力,更大的是心理壓力。真希望下次能考上,如果再考不上真的不知道怎麼面對父母,怎樣面對將來。』

  兩年前畢業於黑龍江大學物理系的孟先生在一所私立學校教學,他本想邊工作邊考研,可是這不但影響教學,而且由於沒有足夠的時間,不能集中精力復習,考了兩年都沒考上。所以,今年他辭了工作,下定決心要考取哈工大的研究生。孟先生在哈工大附近租了間房子,加入了『校漂族』的行列。他說:『這裡學習氛圍比較好,平時還可以和在校生一起聽聽專業課,對學習有很大幫助。

  在『校漂族』中還有這樣一些人,他們一時找不到稱心的工作,便在學校與社會之間漂泊。

  某高校生物技術專業應屆畢業生劉某,從去年12月份就開始找工作,可至今仍然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他說:『曾找到過與所學專業不對口的工作,但工資太低了,一個月纔600元錢,連基本的生活都維持不了。』今年剛畢業,劉某就在哈理工大學附近租了間房子,過起了『校漂族』的生活。他現在每天9時起床,12時到學校食堂吃午飯,飯後到圖書館看書,晚飯後打場籃球,有時間到學校的機房上網,或到自習室去看書。他現在家教每月能收入幾百元錢,由於在學校可以享受諸多免費和優惠的活動條件,生活尚可維持。他說他非常想找個穩定的工作,但是暫時只能這樣的『漂』著。

  從哈爾濱師范大學畢業已經兩年的陳某,如今卻成了『漂』在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異校人』。他說他這兩年來換了很多工作,總是不滿意。說起選擇『校漂族』的原因,他說:『在外面開銷比較大,想想還是在學校比較節省,所以就搬到哈工大這裡住了。』說話時,小陳的眼神有些落寞,他說,他不想在母校見到熟悉的老師和師弟師妹們,所以就選擇了在異校漂泊。他告訴記者,他現在的生活很拮據,幾個月來的房租都是女朋友在交,上網發過很多帖子求職,但少有回音。他說,即使這樣他也不想委屈自己,堅持下去還是能找到一份讓自己滿意的工作。

  從某高校美術專業畢業的夏春海正在為創業積累資金和經驗。雖然已經畢業一年了,目前在一家小企劃公司作美術策劃,但他現在仍穿梭在哈工大的校園,過著『校漂族』的生活。他說,他做過許多工作,覺得不好就換。他的理想是創辦一家屬於自己的企劃公司,目前雖然積累了幾萬塊錢資金,但是要開公司還差很多。他說,每天下班還要去做家教,生活很累,但一想到自己的理想,就又來了勁頭。他認為,在學校附近生活,不僅可以節省一部分開支,而且可以感受高校的文化藝術氛圍。有時間還可以在這裡聽一些企劃方面的課程,給自己充充電。

  有社會學專家認為,多數『校漂族』是無奈選擇的結果,把『校漂』作為緩衝期,以從容規劃自己的未來,不失為一種正確而明智的選擇,從這個角度上講,『校漂』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校漂族』漂泊的生活是為了尋找更好的人生起點,這是它的積極意義。

  也有一些教育專家認為,『校漂族』雖然多是寄居在學校周圍,但他們所依賴和主要利用的還是學校的資源:教室,操場,食堂等等。這樣一來,學校的壓力也就加大了,在擴招不斷增加,學校資源已顯匱乏的大背景下,『校漂族』無疑是一個負擔。這樣的示范效應如果被進一步擴大,會導致更多的學生加入這一行列,結果令人擔懮。

  在記者采訪的過程中,很多老師認為,轉變就業觀念,引導學生『先就業再擇業』是解決『校漂族』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社會纔是一所最好的大學,與其畢業後『漂』在校園裡,不妨到社會中磨練自己。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