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3日電 如果高考昇學率是教學質量好壞的標志,那麼學生就不可避免地成為了一種資源,特別是那些擅於在考試中考出高分的尖子生自然就成為各校爭奪的考試人纔。
為了打造名校效應,實力雄厚的高中跨地區搶奪優秀生源。他們不惜人力,四處打探尖子生的信息;他們不惜財力,對高分考生許以重金。他們不擇手段,為異地考生造假檔案。
與此同時,各地學校為了保護好生源,也都絞盡腦汁,但依然是防不勝防。
據生活報報報道稱,近日,生活報記者對省內穆棱和林口兩個生源流失較為嚴重的地區進行了調查。
小學、中學、高中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昇學鏈條,最終的目標無一不是指向了高考。在應試體制統治教育領域,素質教育只停留在口號上的現階段,所有的努力也都是為了最終邁入高校校門的那至關重要的一次『大考』服務。在這種情況下,需求就是巨大的經濟動力,各校為爭奪資源創造經濟效益而進行的種種努力就變得不再那麼讓人難以理解。
為保生源遲發中考成績
7月初,我省各地教育部門陸續公布2005年中考成績。然而,直到7月末,林口縣和穆棱市的中考成績仍遲遲沒有公布。
學生家長紛紛找到教育部門,要求盡快發布分數,然而教育部門卻不為所動。經過了漫長的等待,穆棱教育局於8月1日、林口教育局於8月10日公布了學生的中考分數。
與同一地區的牡丹江市比較,穆棱公布中考分數晚了23天。林口縣公布分數後的五六天,昇入高中的學生已開始入校報到。
那麼,中考結束,有關部門為什麼不及時公布成績?林口教育局的一位負責人稱,此舉是為了緩解生源流失的壓力。穆棱某高中的一教師則一語中的:『公布中考成績就等於向其他學校公布信息,尖子生還不都被挖走了?!』
據介紹,當地晚發中考成績今年不是第一次,為了防止優秀生源的流失,當地有關學校和部門想了許多辦法,但依然防不勝防。
一下挖走五六十名學生
11日,在穆棱一中,該校黨委副書記崔靜秋向記者介紹說,穆棱經濟上不發達,教學質量在同類地區中還可以,於是就成了一些地區打造名校的犧牲品。2000年,穆棱出現了第一個被挖走的中考學生。隨後幾年,這種情況愈演愈烈。去年,穆棱一中錄取的前十名學生被挖走了八個,只剩下了第四名、第六名的學生在該縣就讀。今年,他們已經知道前十名中有三個學生將到外地就讀。
『今年雞西高考的理科狀元就是我們穆棱下城子鄉仁裡村的學生,去年某地區的理科高考狀元也是從我們這兒挖走的。』崔靜秋說。 據崔書記介紹,一些名校往往許以免學費和發助學金等等條件誘惑學生和家長,對於有可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尖子生,甚至直接拍出5萬元錢。『他們先打聽到學生的電話號碼,然後通過電話與家長聯系,講好條件後就拍板走人。』 2003年是名校競爭最為激烈的一年,當年大慶、雞西甚到海林的一些學校都來到了穆棱,穆棱一中被某校一次性挖走了五六十名學生,將近兩個班級的人數。 崔靜秋說,現在,為了和外地名校競爭優秀生源,穆棱一中也在醞釀出臺一些獎勵措施。
『生探』透露挖生秘訣
『他們也不知道哪來那麼大的能耐,想要誰的電話都能要到。』崔靜秋說。每到中考成績發布之後,在校門口就會出現一些神秘的人物,他們一般開著外地牌照的汽車,主動與學生們搭訕。『「生探」是我們給這些人起的名字,挖明星的是「星探」,挖學生的自然就是「生探」。』崔靜秋說,2003年,穆棱一中校門口,幾個開著大慶牌照汽車的人堵著學生要電話號碼,見崔老師走過來,幾個人鑽進汽車倉皇離去。 據介紹,為了掌握各地區的生源准確情況,有些名校在當地物色了專門的人選。但是僱傭的「生探」不好控制,一些學校就在中考之後撒出人馬,深入邊遠地區,在當地人的配合下網羅高分考生。 在林口,記者遇到了一個『生探』。
林口四中,當地的名牌高中,也是『生探』活動頻繁的地區。 一名四十多歲的男子在四中門前轉悠,引起了記者的注意。經過了一天的『忙碌』之後,記者與他搭上了話。『哪兒的?』『哈爾濱的。』『哈爾濱的也到這兒來找學生?』該人表現得很驚訝。談起挖學生,他的話多起來,『你的辦法太初級了,像你樣問電話號碼累死也弄不到幾個。』據說,挖學生的手法很多,但他不想向記者透露。說到要配合物質刺激,他倒來了精神。據介紹,大慶的學校最有實力,雞西某校也很活躍,其他一些學校也在做類似的工作,但都不上數。名校與普通學校的區別是,除了良好的教學質量,提供助學金、獎學金、免費食宿之外,甚至能為學生上大學提供費用。總之,『只要你能來,什麼條件都可以商量』。隨著市場的發展,幾家有實力的名校還劃分了『勢力范圍』,從2004年起,大慶的學校不再到牡丹江地區來,他們把重點放在了大慶周邊的幾個縣市——肇東、肇州、肇源等,『年年肇東能考上重點本科大學的學生都被挖走了。』而雞西某校距離牡丹江較近,仍在附近活動。 在記者的一再懇求之下,他勉強同意透露一點挖生手段,『每年省裡都進行理科奧林匹克競賽,並在網上公布獲獎名單,這些學生個保個是尖子生,你按著名單去找,保證一挖一個准。』
教育廳明令禁止『搶生源』
『考上清華有什麼了不起,還不是花錢買來的(優秀學生)。』對於今年省內某校學生考上三十多個北大、清華的消息,一些知道內情的老師另有一番看法。一位老師坦率地對記者說:『不用查學籍我就能挑出哪些學生是我們的。』
據了解,省教育廳曾多次發文規范高中招生行為,禁止跨學區招生。在2003年發布的《關於規范普通高中辦學行為的通知》中稱,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在異地招生方面要講大局、講秩序、講規范、講道德,充分認識到搶好生源是一種急功近利和以犧牲其他地方的教育事業換取自己利益的不正當行為。文件規定,中考招生宣傳要通過新聞媒體進行,任何學校不得到學生家裡進行動員,更不允許以金錢和優厚的物質條件作為交換。不得以照顧貧困生的名義到各地挖好生源,對於品學兼優、家境貧困、無力完成高中學業的學生各地要通過助學金、學校減免相關費用、鼓勵社會捐助等方式幫助完成高中學業。 文件中還規定,對不執行文件,有禁不止的部門和個人,省裡將嚴肅查處,學校將取消各級示范性高中評選資格。
自費生為『成本投入』埋單
『應試教育就像是一頭經濟怪獸,它催生了教育領域極不正常的競爭現象,其中就包括所謂的生源競爭。』一位教師對記者說,『原來大家以為競爭生源是為了提高昇學率,而實際上,昇學率提高了,學校能夠因此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據介紹,在一些所謂名校的產業鏈條裡,競爭生源好比是成本投入,而招收的自費生就代表經濟效益;打造名校意味著增加成本投入,增加品牌的知名度,待學校的昇學率提高了,就可能進行更多的銷售——在招收自費生的時候獲得回報,完成了所謂名校的經濟循環。
一位姓張的老師說,在這場競爭中,實力弱的學校處於不利的位置,尤其是一些邊遠的學校只能疲於掙紮。
在林口和穆棱,記者還采訪了一些學生家長,他們卻認為生源競爭對學生來說是件好事。家長徐立平說,只有競爭纔能提昇質量,好的學生自然要向教學質量好的學校集中,教學質量差的學校無法生存被自然淘汰。來自農村的家長田福軍說:『我看不出這裡面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外地名校為家庭困難的學生提供食宿,解決了孩子求學的費用問題,學習成績好的農村學生不但有了出路,還能給家裡賺點兒錢,對農村家庭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穆棱一中的一位教師認為,要說危害,肯定是有,惡性的生源競爭打亂了基礎教育的正常秩序,同時也在慫恿一些名校公開造假。據介紹,跨學區招生學生的檔案由原錄取學校掌握,一般帶不走,為了能讓尖子生在當地報考,許多名校在高考前都要為跨學區招來的尖子生制造大批的假檔案。
穆棱一中副書記崔靜秋說,優秀生源的流失帶走的不僅僅是昇學率和名牌大學的畢業生,而是邊遠地區教育的發展機會。在提倡社會辦學的今天,昇學率是吸引社會投資的重要因素,生源的流失對於先天投入不足的基層教育無異於釜底抽薪,直接導致邊遠貧困地區的教育萎縮和倒退。
17日,記者就生源競爭的問題采訪了省教育廳的一位負責人,他認為,某些學校為了提高昇率進行的生源競爭是一種違規行為,有關部門正在進行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