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衛生部對全國400多家醫院進行的調查顯示,三級綜合醫院病房護士與床位比平均為0.33:1,最低的為0.26:1。由於護士少,95%醫院病人的護理工作由病人家屬或是由聘用的護工來完成。住院三天沒見到護士 哈市市民劉先生說,他的一位親戚因患肺病在哈市某二級甲等醫院住院20多天,發現本應是護士做的工作多由護工代替完成。如給病人送藥由護工代勞,當問怎樣服藥時,護工竟讓病人自己看說明。有一次護工為他親戚拔針,連簡單的消毒工作都沒做。
來自雞西的倪禹城說,前些天他帶女兒來哈市某大醫院做手術。在手術前三天,一直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女人來給女兒送藥、打針、打掃屋內衛生,術後一打聽纔知道,此人只是臨時打工的。『我們每天都要交護理費,可住院三天竟連護士的面都見不著,如果用護工我們自己就可以僱。』護士雖缺就業仍難
李玲是2003年從省衛生學校畢業的一名護士,畢業後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只好在一家藥店幫人賣藥。『大小醫院都進不去,他們根本不招人。』她說。
明明缺人,為什麼不招?『護理不掙錢!主要是經濟原因。』一位區級二級醫院院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級護理的對象主要是各大手術後、各種內出血或外傷、高燒、肝腎功能衰竭等危重病人;護理要求患者絕對臥床休息,護理人員要嚴密觀察病情、藥效,15?30分鍾巡視一次,加強基礎護理,防止並發癥等項工作。護理費為每天3元,24小時三班倒下來,護士一個班只掙1元錢。
據了解,目前國家對大醫院的撥款基本只夠離退休人員的基本工資。另一方面國家對醫院實行定編定崗,醫院人員基本還是能進不能出,多增加的護士,其工資、福利等問題全部由醫院自身承擔。因此,在當前各醫院『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大背景下,不少醫院已經把『養護士』當成了一種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