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3日電 俄羅斯今年出口至中國的石油預計供應量下調30%,加劇了黑龍江省一些本已『飢腸轆轆』的石化企業的『飢餓感』。
『如果俄方原油供應量下調至700萬噸,對企業影響會較大,今年年初計劃加工俄羅斯原油100萬噸左右,而截至6月末企業僅完成42萬噸,今年肯定是要「掉」計劃。』中國石油哈爾濱石化分公司營銷調運部副主任王曉旭說,『從目前滿洲裡原油到貨量看,下半年恐怕連42萬噸都完不成。』
中國石油哈爾濱石化分公司2000年4月在國內石化企業對加工俄羅斯原油普遍不認可情況下,成為黑龍江省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目前公司俄羅斯原油實際加工量位列黑龍江省之首。王曉旭介紹,俄羅斯下調對華原油供應量,不僅由於俄方原油運輸成本增加,還有俄方運力不足的原因。
據介紹,由於受鐵路運輸能力的制約,俄方原油集散地無法達到向滿洲裡口岸全年運送1000萬噸原油的計劃。王曉旭介紹,俄方列車目前分兩部分,一部分為企業自備列車,另一部分為鐵路列車,原來尤科斯的列車最多,能佔到口岸俄羅斯車皮總量的近80%,而現在有尤科斯標記的車皮只能佔到1/3左右,其它車皮大都為俄方石油公司租用的『雜牌軍』,這也勢必增加了運輸成本。
王曉旭說,由於總體資源不足,同類石化企業加工量無法達到飽和狀態,大慶油田逐年減產,俄油無法保障,規模較小的煉廠只能想方設法降低生產成本,而『加工量越小,生產成本越高』本身又是一對矛盾,企業只能考慮增加終端產品的附加值,延長化工產業鏈條。王曉旭頗感無奈地說,『大慶原油的逐年減產,意味著我們從大慶油田「分羹」機會逐年減少,而中東原油成本又過高,將來俄羅斯原油似乎是企業生存的唯一希望。』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宋魁說:『如果俄方出口中國原油供應量下調30%,對中方石油加工企業會有一定影響,但只是暫時現象;就目前來看,俄羅斯遠東地區原油運輸成本較高,對於一些俄羅斯石油公司確實感覺得不償失。』宋魁說,鐵路運費過高等問題已給俄羅斯原油出口造成不利影響,俄內部也在進行調整,從長期解決中俄兩國石油運輸問題著手,首選還是修建石油管道,以利於降低運輸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