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8月23日電 黑龍江省從國外引進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術,經多年消化吸收和技術創新,使大豆種植實現了穩定超高產。據黑龍江省外國專家局的人士介紹,應用這一技術的試驗地塊大豆畝產可達200公斤,比普通栽培方法增產約50%。
黑龍江省是我國大豆的主產區,大豆年產量約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出口量約佔全國的三分之二。目前,這個省的大豆平均畝產保持在120公斤-150公斤之間,雖然已接近國外大豆主產國的單產水平,但農業專家認為大豆單產仍有增長空間。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術是黑龍江省外國專家局1994年從美國引進的一項高產栽培技術。多年來,黑龍江省組織全省農業院校、科研單位進行聯合試驗研究,通過消化吸收和技術創新,逐步解決了品種、專用播種機、施肥和化學除草4個關鍵環節的技術問題,並根據不同地域條件形成了平作窄行密植、大壟窄行密植、小壟窄行密植3種栽培模式。
2003年9月,黑龍江省組織大豆專家對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合江農科所的450畝大豆窄行密植示范田進行了評估,評估結論是大豆平均畝產達228公斤,增產效果顯著。專家組認為,這一高產栽培技術在引進後經過一系列重大創新,現已形成了適合黑龍江省的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術模式,屬引進國外智力的成功范例。
近兩年,黑龍江省農業部門已將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術列為12項先進適用技術之一在全省重點推廣,收到了明顯的增產增收效果,得到了農民的廣泛認可。據初步統計,今年這個省應用窄行密植栽培技術的大豆種植面積已超過510萬畝,比上年增加了210萬畝。
黑龍江省外國專家局的負責人說,下一步外專局將協同黑龍江省有關部門,加大力度推廣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術。同時,積極將這一栽培技術向全國其它大豆主產區進行推介,以促進我國大豆生產的快速發展和豆農收入的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