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冬玉,1986年畢業於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獲碩士學位。1996年畢業於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獲博士學位。1983年以來,一直從事馬鈴薯遺傳育種工作,歷任國際馬鈴薯研究中心中國項目負責人,聯合國開發署馬鈴薯育種項目技術負責人。2001年12月起任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863』計劃現代農業主題專家,美國百事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發展中心主任。
東北網哈爾濱8月24日電 日前,2005年中國馬鈴薯專業委員會年會在齊齊哈爾召開。中國馬鈴薯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農科院副院長屈冬玉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黑龍江的種薯生產市場和潛力是巨大的』
談起黑龍江省馬鈴薯生產的發展,屈冬玉說:『在20世紀80年代,黑龍江省曾是僅次於四川的全國第二個馬鈴薯種植大省。後來由於內蒙古、貴州和甘肅等省種植面積的大幅度增加,黑龍江省馬鈴薯種植面積雖有所上昇,但排名卻不斷下降,最低曾降到全國第十。近幾年,黑龍江省馬鈴薯種植面積大幅增加,到2003年為全國第四位,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
『東北地區是我國理想的馬鈴薯種植生產區,黑龍江應發揮土地資源、自然條件的優勢,加快馬鈴薯產業的開發。到今年,全省總耕地面積達到了1173萬公頃,這些新開發的耕地資源不帶馬鈴薯土傳病害,是種植馬鈴薯特別是種薯的優良耕地資源。因此,今後種植面積還有進一步增加的潛力。從國家糧食安全這個戰略高度來看,黑龍江省充足的土地資源和後備資源,應該為中國的食物安全做出貢獻。』
對黑龍江省發展種薯生產具有的得天獨厚自然條件和加工業發展迅速的態勢,屈冬玉非常贊賞。『黑龍江每年有大量種薯銷往全國各地。訥河、嫩江、克山、北安等縣市,歷來是省內馬鈴薯重點產區和種薯基地。黑河市建成的馬鈴薯種薯生產基地,年種植面積達到7780公頃,產量達17.7萬噸;訥河市同義鎮慶寶村湧現出15個馬鈴薯經紀人,現在全村每年外銷的種薯達2000多噸,商品薯1萬多噸,每個經紀人的年收入都在8萬元以上。這樣說來,黑龍江省的種薯生產市場和潛力是巨大的。現在黑龍江省有眾多的精淀粉、粉絲、全粉、薯片和薯條加工企業,特別是近兩年各地新上的加工企業不斷增加,這些大中型和小型馬鈴薯加工企業的發展,為黑龍江省馬鈴薯加工增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讓馬鈴薯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屈冬玉說,黑龍江省是馬鈴薯生產大省,但由於傳統飲食習慣以大米和小麥為主,一般人認為馬鈴薯是可有可無的食物。實際上馬鈴薯在保障糧食安全上,現在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從全局考慮,把馬鈴薯產業列為『兩豆一奶』工程和『十五』期間食品工業七個發展重點之一,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扶持馬鈴薯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全方位地進行產業鏈條設計,把資源重新優化配置,在加工技術、市場開發上搞突破。同時,應該創造更加寬松的投資環境,搞好信貸支持,給加工企業在短期收購資金上給予幫助,避免馬鈴薯在大量上市時無法收購,爛在地裡給農民造成巨大損失。
屈冬玉認為,黑龍江省要加大馬鈴薯生產、加工的科技含量,利用高新技術進行自主知識產權開發,發揮農科院、東北農業大學這樣的科研力量,在研究新品種、新技術的基礎上,對廣大農民進行科技培訓,使全省在種薯、脫毒薯的培育上有新的突破。在荷蘭,專門從事馬鈴薯研究的有200多名博士,而我們國家這方面還很欠缺。如果我們黑龍江的產量能夠達到像山東每公頃28噸,達到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那樣黑龍江省的馬鈴薯就會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屈冬玉最後說,馬鈴薯在增加農民收入方面也發揮著積極作用。大部分耕地都是旱地的黑龍江,農民依照科學方法種植,馬鈴薯就能獲得高產,與栽培同樣面積的小麥、玉米、水稻、大豆相比,農民種植馬鈴薯的收益是最高的。作為國家商品糧基地,黑龍江省要像重視大豆、水稻、玉米那樣,對馬鈴薯產業給以特別的重視,加強對種薯生產和經營的管理,樹立起黑龍江省種薯、商品薯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