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8月25日電 暑期是少兒圖書市場的高峰期,然而,隨便逛逛書店,不難發現少兒科普書『火』不過像《哪吒傳奇》、《奧特曼》這樣的故事書。盡管暑期少兒科普圖書銷售略有上漲,但少兒科普讀物自身顯露的問題,也值得給成人編者提個醒。
少兒讀物設為長銷書櫃
在圖書市場,少兒科普市場並不匱乏,例如由《十萬個為什麼》衍生出來的科普書不下百種,僅哈爾濱市新華書店少兒科普讀物就不下二三百種。
據哈爾濱市新華書店分管業務的屈經理介紹,少兒科普圖書在新華書店一直作為長銷書櫃長期擺放,今年暑期科普圖書市場銷售總體呈上昇趨勢,作為科普讀物的主要部分———少兒科普銷售量也有增長,大約上浮10%。
盡管如此,用『不溫不火』來形容少兒科普圖書市場還是不為過的。如今,小學生更加熱衷於國外引進版的故事書,卻把大人們精心編寫的少兒科普圖書擱到一邊。究其原因,除了故事書本身具有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優勢外,科普讀物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也讓學生們沒了興趣。
難懂的專業術語
記者在一家書店隨手翻閱了一本名為《兒童版十萬個為什麼》,上面出現了例如『胃酸中和』、『淀粉?』等專業術語。雖然圖書裡的每一個字都標注了拼音,可以看出這是一本針對低齡兒童的讀物,但像這樣的專業詞語,讓孩子們如何理解。顯然,一本本來定位在學齡前兒童的科普讀物,而其實際內容卻超過了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理解力。
在成人眼中,一些科普類作品,被看作是讓孩子們增長課外知識的『法寶』。然而,這類作品的編輯出版者是成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只是簡單地以成人思維代替孩子們的想象,將本屬於成年人的閱讀和接受方式,生硬地塞進少兒讀物,致使許多少兒出版物嚴謹有餘而趣味不足,孩子們接受起來十分困難。於是,出現了這樣一種狀況:成人認為是優秀少兒讀物的作品,孩子卻了無興趣。
科普一樣能成故事
其實,科普書雖然不是故事書,不允許編造,但科普書可以寫成故事書,把科學知識與有趣的故事結合起來,同樣能引起孩子們的閱讀興趣。
知識出版社推出的一整套卡通版《十萬個為什麼》叢書就打破了少兒科普類讀物一直延續的成人化編寫模式,在設法去除孩子們閱讀障礙的同時,注意激發了他們的閱讀興趣與信心。在含納了大量基礎科學知識的同時,在形式的表達上采用了近年來風靡少兒世界的卡通漫畫形式,將文字表述同新鮮活潑、幽默風趣的畫面巧妙組合起來,並針對每一個問題的具體情境,盡量讓閱讀的主人公參與進去。
科學一點也不枯燥,它與我們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關鍵是要從孩子的視角去寫生活中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