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8月26日電 日前,在某企業司爐工招聘現場,來了一位老同志,說:『我是一個老司爐工,我有很豐富的經驗。我掄鐵鍬、散煤、布煤做的非常好,清灰清得特別快。』招聘人員對他笑著說:『那你去看看燒鍋爐的現場吧。』老同志到那一看,只見到由計算機控制的精密操作設備、一塵不染的工作環境,怎麼也找不到煤堆,更不見鐵鍬的蹤影,他搖搖頭說道:『這活兒我乾不了,我認了。』
這是發生在九三油脂集團黑龍江惠康食品有限公司司爐工招聘現場的真實一幕。九三油脂集團動力車間主任王英明介紹說,把原來烏煙瘴氣的鍋爐房改造成信息化的操作間,開始時候許多人不理解。一段時間下來,煉油所需蒸汽的成本大幅度下降,僅耗電量這一項就每年節約200多萬元。王主任打趣道:『所以有人講,要告別鐵鍬,拿起鼠標。』
車間主任王德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和沒上信息化系統的老廠相比,生產每噸油所消耗的電量由80度下降為14度;蒸汽量由1.5噸下降為270公斤。按照全年產油18萬噸的保守計算,一個驚人的數字產生了,每年的生產成本下降了近4000萬元!節約出的錢足可以再建一個現代化的精煉車間。
像這樣利用信息化手段來節約成本、減少資源浪費的做法已成為我省企業的共識。在黑龍江斯達造紙有限公司,運用信息技術改造後,成本由每年每噸3750元下降到現在的2842元,年可節約兩億八千多萬元;完達山乳業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建立產、供、銷三位一體信息化管理模式,僅庫存一項每月就可以節約1300多萬元。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