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戰無不勝的白衣戰士——記哈爾濱市新發鎮紅十字醫院院長戰勝軍
2005-08-28 22:52:29 來源:東北網  作者:杜麗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29日電 題:戰無不勝的白衣戰士——記哈爾濱市新發鎮紅十字醫院院長戰勝軍

    記者 杜麗華

  戰勝軍,哈爾濱市新發鎮紅十字醫院院長。他的名字賦予他太多剛毅與堅強,28年來戰勝軍紮根鄉村,為了兒時的誓言,為了農民的健康,他戰勝了大都市的誘惑,戰勝了兩人橕醫院的低谷,戰勝了一次又一次病痛的折磨……

戰勝軍

  『今生要做一名農民的好醫生』

  1968年,不滿15歲的戰勝軍下鄉到北安農場。6年的農村生活,他與農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農民的純朴與貧窮在他心裡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剛到農場那年,正在種地的表舅突然肚子疼得直不起腰,他陪著舅舅到縣醫院去看病。還沒到中午休息的時間,醫生們卻都在辦公室裡打撲克,對病人的呻吟毫不理會,只冷冷地甩過一句:『下午上班再來。』面對大夫的冷漠無情,戰勝軍又恨又惱,他在心中暗暗立下誓言:今生一定要做一名醫生,做一名農民的好醫生。

  1975年,組織推薦戰勝軍上大學。他毫不猶豫地填報了佳木斯醫學院,如願進入了醫學殿堂。1977畢業後,鶴崗市一家醫院有意留他,然而他一想到舅舅當年痛苦的表情和大夫冷漠的面孔,便義無反顧地來到了哈爾濱市新發鎮衛生院。他還說服了當時的女友後來的妻子門春華一同來到這所衛生院。

  然而這裡的條件實在太差了。十幾間平房、6個醫生、十幾萬元的外債。兩年後,醫生調的調、走的走,最後只剩下了戰勝軍夫婦橕著一所醫院。不久,杭州的一家醫院向他們夫婦發來聘書,並開出優厚的條件,讓他們去那裡工作。這次,戰勝軍真的動心了。可一想到走,農民那渴望的眼神就總是浮現在眼前。一件小事再次堅定了戰勝軍做農民醫生的決定。一次,在大街上戰勝軍碰到一位他曾救治過的農民,這個農民手裡舉著吃剩的半根冰棍,非得讓他吃上去不可。夜晚,戰勝軍難以入眠,『大城市人纔濟濟,不缺我一個,可農民需要我啊!』

  就這樣,戰勝軍一次又一次戰勝誘惑,在醫院最困難的時候他留了下來,與妻子齊心協力,把醫院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1987年,戰勝軍接任新發醫院院長的時候,除了十幾萬元的債務,賬面上只有100元錢。如今,這個醫院已擁有9個科室、60張床位,可做婦科、產科、普外和骨科30多種手術的綜合醫院,成為道裡區鄉鎮衛生院的龍頭單位。

戰勝軍在病房為患者檢查

  

  『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

  『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職,解除農民的病痛是我最大的快樂。』戰勝軍說。他講述了發生在1985年的一件事,至今他還記憶猶新。一天,一村婦喝了三瓶敵敵畏,還喝了一瓶白酒。家人送到醫院時她已沒有了血壓,心跳幾乎停止,很多人都以為一定沒救了。有機磷農藥加白酒,在醫學上幾乎也等於判了死判。時任門診主任的戰勝軍沒有多想,立即組織護士給患者注射解毒藥阿托品。『主任,給多少量』護士問戰勝軍,『6500毫克』。護士驚呆了,因為阿托品用於有機磷的解毒最多只能用百餘克,過量很可能留下後遺癥。6500毫克的阿托品注射到患者的身體,終於恢復了心跳。後來有人問戰勝軍,當時不怕承擔責任嗎,『人命關天救人最要緊,怕擔責任就不能當醫生。』戰勝軍說。

  一提到戰勝軍,新農鎮前進村的魏淑霞總會流眼淚:『要不是戰院長從死神手中把我救回來,我就活不到今天。』4年前,魏淑霞的生活非常困難,懷孕後家裡連住院生孩子的錢都拿不出來。2000年5月14日預產期到了,讓不懂醫學知識的丈夫在家裡幫忙把孩子生下來,由於部分胎盤滯留在宮腔內,幾天過後宮腔感染,全身發燒,出現失血性休克。送到新發鎮紅十字醫院時僅湊了700元錢,住院及手術費卻需要3500元錢。戰勝軍接診後說:『搶救病人要緊,手術費不夠由醫院先墊付,以後再說。』魏淑霞被及時推進搶救室。魏淑霞病愈出院至今也沒交上欠醫院的1400元。

  這些年來,只要有人求診,不管多晚,他都會趕到患者的面前。最次一夜竟要往返4次,從來沒抱怨過。28年來他搶救了6000多位危重患者,做了11000多例手術。新發鎮的農民稱他為『戰一刀』,許多遠道的農民和市內居民也慕名到新發鎮紅十字醫院,點名讓他做手術。2000年他一個人就完成了1100餘例手術,平均每天要做3例手術,最多一天做了13例。有時從手術臺下來,兩腳都麻的不會下樓梯。不能按時休息、吃飯更是經常的事。他常說:『不是我不信任別人,是醫院太小,出不得醫療事故,打不起醫療官司。』由於人們對戰勝軍的信任使新發鎮紅十字醫院成為當地農民的放心醫院。

戰勝軍在為患者做手術

  

  『不讓農民多花一分錢』

  1998年,戰勝軍發現一個胃穿孔病人疼得直叫喚,可外科醫生卻遲遲不上手術臺。一問纔知道不給『紅包』醫生堅決不上手術臺。戰勝軍發火了,這樣的醫生心有多狠?這還算是個醫生嗎?他當即責令這名醫生離崗回家。從此,戰勝軍提出了『三不准』,即不准收『紅包』、不准勒卡患者、不准開大處方。他向全院職工承諾:『大家向我看齊,如果我收一個「紅包」,你們就可以收10個。』

  戰勝軍常對醫生們說,農村醫院生存不易,農民生活更不易,許多農民患者東借西湊,甚至賣房子賣地治病,我們不能讓他們多花一分錢。

  藥品采購是醫院中最容易出問題的一個環節。在戰勝軍的提議下,醫院成立了藥品采購委員會,所有的藥都從廠家直接聯系進貨,藥房進藥沒有回扣,醫生開方更沒有回扣。醫院進藥要把五道關:首先要經藥庫保管員提出申請;第二關是由西藥局、中藥局審核;第三關是由臨床醫生審核;第四關是財務人員審核;最後一關由院長審核。戰勝軍當院長十幾年,從不沒接受過藥品推銷員吃請和回扣,醫院也沒有一人敢觸這根高壓線。

  就為進藥的事,戰勝軍把自己的小姨子都得罪了。前些年,小姨子的丈夫做藥品生意,一時打不開銷路,小姨子就找到姐夫說情,希望醫院能進他們一批藥。沒想到姐夫一口回絕,說這種藥價格太高,農民消費不起。直性了的小姨子聽後火冒三丈:『你妹夫的藥也不是假藥,都是正規廠家出的,又不讓你做違法的事,你就照顧一下,幫幫他,有什麼啊?』戰勝軍在很多人眼裡是不盡人情,然而他心裡有杆秤,誰要是違背農民的利益,堅決不行。

  通過千方百計壓低醫藥費,醫院的各種手術治療費用也降到了最低。『闌尾炎手術1000元,正常分娩600元,剖腹產手術1700元……』,醫院一進門的牆上一塊公示板格外醒目。公示的手術費用包括了檢查費、床位費等所有的費用,戰勝軍解釋說,患者治療過程中的費用即使超出了公示價格,多出的部分都將由醫院承擔,這樣讓農民心裡有了底。

戰勝軍給記者看新醫院的效果圖

  

  『活一天就為農民治一天病』

  1994年,戰勝軍突發急性心肌梗塞,暈倒在手術臺旁,經搶救脫離危險。大家勸他到市裡的大醫院去治療,他說:『住在自己的醫院,每天看到醫院,看到大家,我的病就好一半。』不顧醫生的勸告,不到一周就又從病房回到了患者身邊。

  2001年2月,長期超強度工作,使身體較為虛弱的戰勝軍再次累倒在工作崗位上。因左前壁心肌大面積梗死,室壁瘤形成,二尖瓣、三尖瓣返流,他不得不去北京做手術,切除了室壁瘤,左冠狀動脈搭了3根橋,返哈後很快又回到了醫院工作。

  2004年10月,病魔第三次降臨在戰勝軍身上。體檢時,發現左肺上有佔位性腫塊,確認為是肺癌。同年11月,戰勝軍赴北京實施了左肺上葉切除術。術後第9天,剛剛拔掉胸腔引流管、縫合的刀口還沒拆線,他就堅決要出院。按常規這種大手術需住院46天,他卻在家躺了半個月,就回到了崗位上。此後,他一邊接受化療,一邊堅持工作。一周之內,他兩次因體力不支,在做完手術後休克。3次『死神』的降臨,使戰勝軍的身體每況愈下,化療後嚴重虛弱,上四樓都要休息兩三次。但他每天還是到各診室巡視,還堅持為病人做手術。

  妻子和孩子看著眼裡,疼在心裡。一次次苦口婆心地勸說,都無濟於事。妻子門春華曉得丈夫的心思:『在他眼裡病人的生命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他要想做的事誰也攔不住,只要他開心就隨他了。』同樣從事醫務工作的女兒戰聰穎說,『別看父親在單位像個牛,到家就成了熊。化療反映讓他吃不下飯,夜裡經常無法入睡,就這樣他還堅持工作。父親的精神感染著我,我會像他一樣去工作。』

  這幾天,戰勝軍正在籌劃創建新醫院的事,如果一切順利8月底即可動工,來年可投入使用。『我對生死看的很淡了,10年前患心梗後,我就當自己是活一天賺一天了。只是我走了,一定要給農民留下一所像樣的醫院。』這是戰勝軍最大的心願。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