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國內區域經濟和城市規劃專家建言哈爾濱都市圈規劃
2005-08-29 09:32:5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來玉良 董雲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29日電 8月27日,一批國內頂尖的區域經濟和城市規劃專家來到哈爾濱出席學術研討會。哈爾濱市規劃局送上討論中的《哈爾濱都市圈總體規劃綱要》,並於28日上午在友誼宮詳細聆聽了與會『大家』的意見。

  找准哈爾濱在東北亞的定位

  對於『哈爾濱要建成國內重要的裝備制造業基地』這個國內定位,與會專家都表示贊同,但對於『東北亞地區經濟貿易中心和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重要中心大都會』和『東北亞地區制造業基地,交通樞紐與物流基地』這樣一國際定位,不少專家提出異議。

  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的胡序威研究員認為,東北亞經濟圈實際包括日本、韓國、朝鮮、俄羅斯遠東、蒙古,以及中國長江以北地區,『日本的東京作為全世界13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毫無疑問地成為東北亞地區經濟貿易中心和中心大都會,其次還有漢城等地。即使在國內東北,哈爾濱的地位也不如大連和沈陽。所以把哈爾濱定位在「東北亞北部的重要城市」比較客觀和准確;哈爾濱應該扮演好聯系俄遠東和東亞各國及國內其他地區的重要橋梁角色。』

  北京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高級規劃師王東、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的葉舜贊和中科院廣州地理所的蔡人群教授也持同樣觀點。他們認為,哈爾濱應該在仔細分析和研究了國際和國內同一地區、同一級別、同一類型的城市之後,科學地做出自己的定位,如與同樣提出『東北亞交通樞紐』的沈陽相比,哈爾濱有什麼不同,優勢在哪裡?同樣是物流基地,與大連又如何區別,怎麼發展?

  看清優勢與劣勢

  在這份都市圈的初步規劃中,哈爾濱市分析了自己的優勢,也說明了自己的劣勢。但是有專家認為還不夠充分,應該更深入地分析這些優勢和劣勢,在此基礎上制定的規劃纔更切實際和具有可操作性。

  中科院廣州地理所的蔡人群教授說:『哈爾濱有很多優勢,但我認為土地、水和能源是哈爾濱的最大優勢。比如北京缺水,廣州缺地,而哈爾濱背靠松花江,西北又有大片的鹽鹼地可供開發利用,周邊還有大慶等地的豐富資源作保證,這是中國很多大城市所不具備的。哈爾濱在規劃中應充分闡明這一優勢。』

  而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的高級規劃師王凱則認為,哈爾濱對自己的劣勢分析得不夠透徹。『不妨在規劃過程中把困難想得多一些,細一些,家丑多亮一點,這樣制定的規劃纔更實際。同時,我們也可以重點分析一下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制定哈爾濱都市圈的規劃中加以借鑒。』

  中心城與衛星城協調發展

  北京大學環境學院城市與區域規劃系教授周一星認為,把以哈爾濱為中心,以阿城、雙城、五常、尚志、賓縣和肇東為衛星城的都市圈稱為『一心六核』不夠嚴密和科學,『這裡既有「中心」,又有「核心」,最終是沒有核心。都市圈本身就意味著有核心城市和衛星城市之分。』

  會上,有幾位專家不約而同地提到中心城市和衛星城市如何協調發展的問題。上海同濟大學城市規劃系的彭震偉教授就提出,在都市圈規劃當中必須解決好中心城市產業的轉移和衛星城市的產業接納問題。因為有些產業的聚集受市場因素影響比較大,而非行政命令所能左右。胡序威研究員則認為,都市經濟圈有核心和衛星城之分,是由分工決定的,決不能簡單理解為先發展中心,再向周圍擴散。而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恰恰要著重發展近郊經濟和縣域經濟,接納中心城市轉移出來的第二產業。

  經濟建設不能忽略城市化

  北京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王東在發言中提出,都市圈規劃中開發區的建設不能忽略城市化的問題。在以往的都市圈建設過程中,很多開發區只管招商引資,一味地建工廠、招企業,等到開發區發展到一定規模,很多企業員工覺得這裡仍不方便,政府官員感覺到這裡仍不夠繁華。主要原因就是這裡沒有為企業員工提供足夠的生活空間,他們一有時間就湧向中心城區,這已經成為國內開發區的一個通病。衛星城建設也是一樣,這裡必須提供足夠的生活空間,做到既能生產,又能生活,這樣纔能真正發揮衛星城市的作用。同時,衛星城與中心城市之間要有便捷的交通聯系,如巴黎和衛星城之間多有地鐵,有的坐15分鍾車就可到達市中心的巴黎歌劇院,從而保證了有高端生活需求的人能在短時間內達到中心城市。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