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日電 8月27日,《福布斯》中文版公布了2005年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這是繼去年首次公布此榜單後,《福布斯》中文版第二次發布以中國661座城市為調查對象的榜單。在今年的榜單中,哈爾濱由去年的第31位下滑至第40位。8月30日,記者電話采訪了福布斯中國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制榜人陳嵐女士,她向記者詳細分析了哈爾濱的各項指標,並指出哈爾濱名次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私營經濟活力指數下滑。
陳嵐介紹,城市排名的起伏跟經濟環境中的一系列變化有關,例如能源供應吃緊、實際利用外資出現下滑、國際貿易環境多變、私有經濟的不均衡等。這些因素不僅是中國城市在過去一年間發展的背景聲音,也大致決定了2005年《福布斯》中文版『中國最佳商業城市』榜上各城市名次的起起伏伏。
對於哈爾濱排名變化,陳嵐從各項指數的變化為記者詳細分析了原因。與去年相比,哈爾濱的勞動力素質指數、高級人纔指數及客運指數與去年相同,分6U是第7位、第10位和第28位,其他相關指數均有不同程度昇降,經營成本指數由去年的第190位昇至第186位;市場規模指數由去年的第143位昇至第127位;市場潛力則由去年的第21位下降至第25位;貨運指數由去年的第17位上昇至第14位。
在評選過程中,《福布斯》中文版今年的評判體系加強了對各個城市規模以上私營企業貢獻率和外資經濟的考量,私營經濟活力指數由各城市規模以上私營經濟貢獻率、私營個體從業人員在就業人口中所佔比重以及各城市利用外資效率加權計算而得。陳嵐特別強調,規模以上的私營企業的考核標准是年銷售額在500萬元人民幣以上。哈爾濱的私營經濟活力指數由去年的第58位降至第98位,也恰恰是這個指數的下降成為排名下滑的主要因素。
陳嵐認為,哈爾濱的勞動力素質指數與高級人纔指數位居前列,分別是第7位、第10位。哈爾濱作為東北地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形成了一定的人纔聚集效應。
此次榜單中;勞動力素質指數排名第一的是長沙,這樣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大多是區域的交通樞紐,具有良好的勞動力素質、相對較低的經營成本和一定的市場規模潛力。並且,這些相對優勢已經對某些產業產生了聚集效應。
對於哈爾濱在此次中國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中名次下降現象,黑龍扛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新穎認為,這種排名的波動是正常現象。因為每個城市的性質和城市輻射力都有所不同,這與城市的地理位置與資源要素都息息相關。從這個排行榜來看,哈爾濱應該注重商業環境的發展,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增加城市魑力,降低城市經營成本,同時增加城市功能要素,加大第三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