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日電 記者昨天從建行省分行獲悉,目前,哈埠銀行已開始實現個人信用檔案大聯網。市民如果在一家銀行逃貸,就可能被全市各商業銀行都知道,甚至走到全國其他城市也將背負這一不良記錄,很難進行二次貸款。據介紹,此次個人信用檔案聯網是在全國范圍內展開的,目前聯網已經在全國127家商業銀行中實現。從10月1日起,全國銀行將正式使用個人信用網絡。
多個不良貸款申請者被阻
據建行省分行有關人士介紹,該行早在7月份就開始使用個人信用網絡了。目前,全省各建行網點的個貸業務已有1400多筆是經過網上查詢後進行放貸的。聯網以來,已有多個記錄不良的貸款申請者被排查出來,未得到貸款。
據建行省分行有關人士介紹,今年3月份,中國人民銀行就對各銀行相關人員進行了專門培訓,此後,個人信用系統在哈市進行了試運行,目前,哈市基層營業網點已經開始使用信用檔案查詢系統。
據介紹,個人信用檔案中儲存的信息非常詳細,銀行業務人員只要在放貸前將貸款人的姓名、身份證信息等輸入進去,就可看到該貸款申請人在全國各家銀行以往的個貸情況。其中,貸款申請人過去在哪家銀行貸過款、每個月的還款情況、哪個月還款逾期等都可看得一清二楚。值得一提的是,並非有不良記錄的人纔被『掛網通報』,而是所有個貸者的信用檔案都將被『掛網』。當然,為保護貸款人權益,銀行查詢前,需經貸款人授權。據介紹,目前,一些商業銀行已經開始每個月都把所有個貸者的信用信息上報,通過聯網全國銀行共享。據統計,目前,全國個人消費信貸90%的信用記錄都已納入銀行信息檔案庫。
惡意逃貸一度成為痼疾
據建行省分行有關人士介紹,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個人信用檔案的意義在於,防范惡意逃貸,有效規避金融風險。
據了解,在哈市一所高校,助學貸款長期欠貸不還的學生曾在校園網絡上被掛上信用『黑名單』,以詔告眾人。此行為是否恰當,曾在一定范圍內小有爭議,但可以肯定的是,欠貸不還,甚至是惡意逃貸,長期已來已成痼疾。
據哈市銀行界業內人士介紹,長期以來,個別人在一家銀行惡意逃貸,換家銀行照拿貸款不誤的現象,給銀行信貸業務帶來很大難度。銀行呆壞賬近年居高不下,其中無法回避的一個原因是,各商業銀行間信息溝通不暢,為惡意逃貸者大開方便之門。
信用檔案聯網聯出新天地
據建行省分行有關人士介紹,過去,個人信用信息只在基層銀行保留,無法實現共享。比如,同在建行系統,一個貸款人如果在齊齊哈爾惡意逃貸,只在齊市當地有記錄,到了哈市再貸款,就可能查不出來。這無疑加大了惡意逃貸行為的防范難度。
正因為如此,早在幾年前,個人信用體系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醞釀聯網。去年12月,個人信用數據庫在7個城市開始試運行,到今年6月底,個人征信系統收集了全國2880萬個自然人、3700萬個賬戶信息,每天查詢量已達到4萬次左右,目前已基本實現全國商業銀行聯網試運行。據了解,目前,包括4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111家城市商業銀行在內的127家商業銀行已經實現全國聯網。農村信用社的聯網也正在推進。
哈市金融界業內人士表示,個人信用檔案全國聯網不僅對銀行來說是個利好消息,而且,對普通市民來說,也是件大好事。眾所周知,過去由於個別人的誠信缺失,導致個別貸款業務比如車貸業務等極難開展,車貸門檻不得不提高,這就使得一些真正有貸款需求、誠實守信的市民也被擋在門外。此次全國范圍內建立個人信用檔案,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放過一個逃貸者,但也絕不冤枉一個守信者。這樣,將有助於個貸業務的健康發展,從而更加方便那些誠實守信的普通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