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日電 一個鄉村醫院,不論是地理位置還是醫療條件,都與城市裡的那些大醫院根本無法相提並論,但它不僅贏得了附近的農民信賴,連周邊市縣的群眾都慕名而來。為什麼?就因為這裡有一位處處為群眾著想、事事替患者解懮的好院長、好大夫戰勝軍。
多年來,戰勝軍以身作則,從嚴治院,在有限的條件下,不僅講醫術,更重醫德。他教育醫護人員嚴禁收紅包,杜絕勒卡患者,不准開大處方,對各種常見疾病醫治和手術都規定了最高限價,患者用藥能開便宜的就不開貴的。對那些生活實在困難的群眾,經常減免醫療費和床位費。『農民生活不易,許多患者都是東借西湊,甚至賣房子治病,你再亂開藥、多收費,甚至收紅包,良心何在!』這些話,說到了群眾的心坎上。他的這些努力,不僅減輕了患者的負擔,更使醫患之間的心貼在了一起,醫院也因此有了『平民醫院』的美譽。
『平民醫院』難能可貴。長期以來,醫療費用虛高不下,鄉村群眾就醫困難,由此產生了許多矛盾和問題,影響了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戰勝軍用自己的行動,帶出了一支醫德高尚、服務優質的好隊伍。在『平民醫院』裡,處處體現了患者至上、服務為先的價值觀,對弱勢群體充滿了仁愛之情,為群眾解了難,為黨和政府分了懮。這是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動實踐,體現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然而我們也看到,與戰勝軍的『平民醫院』相比,許多大醫院有著良好的醫療條件、先進的醫療設備,但就醫氛圍卻難遂人意。許多醫護人員態度生硬,工作不負責任,還認錢不認人,想方設法從患者腰包裡掏錢,甚至醫德敗壞,勒卡刁難患者。群眾就醫時心懷恐懼,擔心醫藥費過高,自己挨宰,為送紅包而傷腦筋。醫院掙了大錢,卻失去了民心,致使醫患關系日趨緊張對立,有的已經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這種種表現,與戰勝軍『平民醫院』的本色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作為全社會文明道德建設的窗口,醫院的醫德醫風建設,早已成為群眾關注的焦點。戰勝軍的『平民醫院』啟示我們,一個現代化的醫院,良好的環境、先進的設備、一流的技術固然重要,但是全心全意服務患者的情感最為寶貴。有了這種情感,就能激發出更高的創業激情,把本職工作做得更好,讓群眾滿意。
戰勝軍用自己的努力,為眾多的農民患者營造起一個純淨的『小氣候』,沒有世俗和金錢的影子,有的只是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和友愛。但一個戰勝軍的力量不足以改變整個農村缺醫少藥的窘境,建設和諧社會,就需要更多的戰勝軍式的好院長和更多的新發鎮紅十字醫院那樣的『平民醫院』,為群眾解除疾苦,給千家萬戶帶來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