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日電 今天出版的《黑龍江日報》刊登了《省煙草行業重組歷經不平凡的一年 1+3>4的啟示》一文,全文如下:
哈爾濱卷煙廠是中國第一家卷煙廠,已有百年歷史,誰能想到『百歲老人』將全省另3家煙廠重組為哈爾濱卷煙總廠,由『單兵』獨斗,變為『集團軍』聯合作戰,僅一年半有餘,便打造成為全國低檔煙生產基地,產品不僅統佔本省市場,還大量地南進。
重組當年利潤突破1.5億元大關,實現1.77億元,同比增長393%;今年上半年實現利潤8583萬元,創歷史最好水平。職工人均收入突破2萬元大關,同比增加350O元。
面對關停1+3救自己
2003年,對中國煙草行業來說是一個不平靜、不平凡的一年。
中國人世後,國門開啟,國外煙草行業看到中國這龐大的市場而垂涎。為迎接挑戰,中國180多家煙草企業進行了大重組、大聯合、大改造。
國家出臺了煙草行業『扶大關小』政策,支持產量70萬箱以上規摸的大企業,關停產量低於10萬箱以下的小企業。
經過大重組,全國180家企業組成了36個高檔煙重點企業,18個四五類煙企業。
哈爾濱卷煙廠是全省利稅大戶之一,眼前日子過得還很滋潤,但面臨全國大重組的浪潮,幾年後企業的生存將出現困境,而省內綏化、晦林、穆棱三家小兄弟將面臨關閉的窘境。
四家人同在黑土地上,過度競爭,自殘骨肉,弱勢更弱。說到『統一』話題,雖然大家都明白不重組聯合,就不能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就會被淘汰出局。但這個話題直接牽涉到地方利益、企業利益的敏感區位,人們往往回避過去。
令人興奮的是,正當國家對煙草行業進行重組『大手術』的時候,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戰略號角吹響,人們經歷了一場看輕權力、地盤、利益的思想大解放的大洗禮。
四家煙廠重組聯合始於2003年7月1日。由原哈爾濱卷煙廠對海林、穆棱、綏化三家卷煙廠的生產、銷售、科研、財務、原料、輔料等部分生產經營項目實行托管。12月30日經國家局同意,以原哈爾濱卷煙廠為主體對原海林卷煙廠、穆棱卷煙廠、綏化卷煙廠進行合並重組,成立哈爾濱卷煙總廠,原海林、穆棱、綏化卷煙廠變更為分廠並取消法人資格,從而完成了龍江卷煙土業的整體整合,結束了龍江卷煙工業存在多年的小而散的局面,一次性解決了因規模問題而制約龍江卷煙工業生存和發展的體制性障礙,也從根本上消除了省內地產煙惡性競爭的局面,為龍江卷煙工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機遇和希望。
1+3,由弱變強,形成70萬箱的生產能力,成為東北惟一在煙草行業大重組中沒有被別人吃掉而自己重組壯大成功的范例。
不做『鮑魚』做『快餐』
過去,這四家煙廠產品市場定位一直解決得不好,時而跟風發展高檔煙,與高檔煙廠家比拼,結果是推出一個牌子,砸了一片市場,傷筋動骨。
重組聯合後,廠長王殿貴帶隊調研市場後,提出從省情、廠情實際出發,走以生產低檔煙四五類為主『錯位經營』的道路。
這一經營定位的依據是,高檔煙市場已被36家大企業集團瓜分完,本省煙草企業無論在規模上,設備的檔次上,原料產地上,都無法與他們抗爭。而全國低檔煙需求1400萬箱,佔總量三分之一強;本省市場需求中低檔煙70多萬箱,佔總量80%,低檔煙處於求大於供的態勢。
王殿貴一錘定音:『你做你的「鮑魚」,我做我的「快餐」,實行錯位經營,把劣勢變成優勢,打造中國低檔煙生產和供應基地。』
王殿貴說,錯位經營,走低檔煙生產發展企業之路,最關鍵的是降低生產成本,構築低成本生產優勢,逐步實行低成本擴張,滿足消費市場,把企業做大、做強。
哈爾濱卷煙總廠成立之初,就大力整合牌號,從39個牌號71個規格壓縮到9個品牌16個規格。 『葡萄』、 『握手』、 『迎春』素有東北老三樣之稱,企業充分利用這一品牌資源,五類煙由原來的30多個規格整合為『葡萄』一個品牌(2種規格),單牌號達到20萬箱產量規模,四類煙暫時壓縮到四個牌號。四、五類煙在指標不足的情況下,市場佔有率均達到85%以上,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優勢。企業下步還要深化牌號整合,將四類煙壓縮到1~2個牌號,單牌號形成30~40萬箱產量規模,實施專業化、集約化生產,進一步突顯低檔煙品牌優勢。
『兩擔心』變『兩放心』
四個煙廠重組前和初期,有『兩個擔心』,——是哈煙廠職工擔心三個企業把百年老廠『拖黃』,三個企業職工擔心品牌被擠掉,砸了飯碗;二是三廠所在地政府擔心稅金減少,使『吃飯財政』雪上加霜。
四廠重組半年後,職工笑了,當地政府笑了。
雖然有的企業賣不動的晶牌被取消了,但總廠給了暢銷的品牌和工藝,飯碗裡的飯不但沒減少,反而增多了,入均增加工資3500元。
以前綏化、海林、穆棱三家煙廠繳稅往往後拖幾個月,現在是一月一繳,而且繳稅額度大幅攀昇。三地政府主動無償給分廠技改資金支持,現在各分廠所在地政府都已承諾要給分廠技改資金,海林市政府的500萬元已經到位,其它政府也正在積極想辦法。
更令大家高興的是,以前四家煙廠相互惡性競爭的硝煙散去,現在的地產煙在銷售中已經不存在搭煙、低價銷售、回扣、相互詆毀等不正當競爭現象了,取而代之的是有序有計劃的宣傳和通過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來贏得市場,贏得消費者,銷售費用降低2000多萬元,減幅為42.7%。
過去四家煙廠惡性競爭,沒有把精力放在研究市場和消費者身上,而是研究如何拉關系、搭煙、回扣、送禮等,淡化甚至忽視了服務,即使搞促銷,也沒有真正讓消費者受益,大部分都被商家截留。重組後,總廠實行統一調撥和銷售,規范銷售行為,取消了一切不正當的營銷手段,取而代之的是面向市場和消費者加大服務力度,在服務的深度和廣度上下功夫,集中力量加大投入,統籌安排,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晶牌的宣傳促銷,並且深入基層,和消費者面對面,真正讓廣大消費者受益。同時在售前的定貨、調撥、送貨到售中的信息反饋、餘缺調劑、質量跟蹤、市場訪問以及售後的質量投訴、消費者來信來電等問題的處理等方面都加大了力度,做到了急商家和消費者之所急,想商家和消費者所想,得到商家和消費者的普遍好評。
近年來更讓大家心裡踏實的是投資1.2億上了制絲項目,還投資近2000萬元建立了有效的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為企業的騰飛打下了硬件基礎。
當談起企業未來,王殿貴說,在全國定點的18家生產中低檔煙的企業中,哈煙總廠無論從規模和晶牌上都比較靠前,有一定的相對優勢,爭取有2個左右品牌進入全國100個品牌,在未來的全國卷煙工業第二輪重組整合中立足和做大,先聯合後兼並1~2家四五類煙定點企業,迅速在短期內把產量做到10O箱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