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4日電 8月20日,兆麟公園裡突然多出了800多名游客,他們大都是50歲以上的為人父母者,來到公園也不是平平常常地散步觀景,他們是帶著給子女擇佳偶的『艱巨』任務來的。哈爾濱市首期『父母替子相親會』在這裡舉行。
據了解,當天參加這個特別相親會的有800餘人,500多人在相親會上登記了信息,在現場有130餘對青年的父母進行了交流。這麼一個紅火的『父母代子相親會』發起人是哈爾濱市退休職工魏力興。第一期『父母代子相親會』後,魏力興的手機火了,3天的時間接了800餘個電話,老魏不得不再次籌辦下期『父母代子相親會』,預計將於中秋節前舉行。
魏力興辦起『父母代子相親』活動的初衷就是『可憐天下父母心』。曾經成功地給身邊的七八對青年牽線搭橋的老魏是同事朋友圈裡比較知名的『月老』,最近又有幾位當年的老戰友請他幫忙為大齡的子女介紹一個合適的對象,同樣也是為人父的老魏深切體會著父母們的良苦用心。他覺得這些父母們很多都已退休,生活圈子和接觸面都比較小,如果能有一個突破熟人范圍的交流,選擇的機會會更多。這時老魏在報紙上看到外地有『父母代相親』活動,於是他將自己的想法在哈爾濱市一家媒體上刊登,僅僅一周的籌備時間,紅紅火火的哈爾濱首次『代子相親會』誕生了,因為完全是義務的,老魏搭進了兩千多元的退休金。『可是令我欣慰的是,來參加活動的家長們對我組織的「相親會」非常歡迎,現場很多人加入志願者隊伍,幫我跑前跑後;前幾天我去交手機話費發現,不知是誰為我存入了50元,我知道這肯定是那個家長做的;前天有一個家長給我打電話,說他兒子已經和一個女孩子聯系上了,如果有好結果,要請客好好謝謝我……』就是這些點點滴滴的理解和支持,讓老魏決心把這種『鵲橋會』做下去。
B中等學歷者婚戀最撓頭
從老魏組織的第一次『代子相親會』相關資料顯示,令哈爾濱的父母們著急的是子女『成分』與北京、上海等地不同,他們不是白領階層,而大多是中等學歷的打工族或是做小生意者,還有一些正在待業者。據魏力興介紹,這類人在相親會當天登記的信息中佔到30%到40%。另一個突出的『擇偶難』職業是教師,在老魏的資料中,『教師』佔了10%,好幾位老師的父母對老魏說,孩子每天早出晚歸,除了學校就是家裡,接觸的就是學生,圈子太小,生活太閉塞。而在這些父母代替登記的信息中,也並不以30歲以上的大齡者居多,絕大多數都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而且大都是獨生子女。
王阿姨是哈爾濱學院一位大三女生的家長,她說女兒到了情竇初開的年齡,可她接觸的無非就是身邊的這些同學,女兒閱歷淺不一定會把握好婚戀的大事,所以王阿姨就開始親自『選婿』。在相親會現場,還有一對郭姓夫婦提出了『非獨生子女優先』的條件,郭阿姨說,自己的女兒就是獨生子女,在她身上有著當代獨生子女過於自我、自理性差、任性等通病,如果能找一個有兄弟姐妹的,在日後的生活中或許能夠多些包容。
C『父母代相親』理解不支持
按說『找對象』應該是兒女們自己的事,何以需要家長們如此興師動眾地出面呢?對此,愛子心切的父母們有著充足的理由:『孩子工作忙、要求高、生活圈子小,我們來幫他(她)參考參考,尋找點機會。』『家庭環境會給孩子成長不可避免地打下烙印,通過接觸家長可以大致了解對方孩子的情況,這種面對面地溝通較為可信。』『家長出面可以避免很多尷尬,身高體重、學歷收入、家庭背景等關鍵問題都可以直接了當地清晰詢問。』『雖然說婚姻是要靠緣分的,但緣分不能到大街上找,總要給緣分提供一個機會呀』……
據魏力興介紹,從第一次『父母代子相親會』上反饋的信息顯示,對於父母的熱情,子女們大都表示能夠理解,但並不支持。這次相親會,主辦方一再說明希望子女與父母來,但現場800餘人中,卻少見年輕人。記者了解到,很多父母都是背著孩子來相親的,很多年輕人被父母們的這種做法弄得哭笑不得,『對社會的理解和認識不同,對婚姻的要求不同,為人處事的方式不同……我們和父母之間存在著太多的差異,「代相親」只能是他們的一相情願,不會有什麼結果的。』在哈爾濱市一家銀行工作的陳力威說。
據了解,『代相親』的發起地北京市,目前只有一對因此而拿了『紅本本』的。但就是這『一對』的成功率,讓父母有了奔頭。
D父母代相親折射社會問題
父母代替子女相親活動,初現冰城便異常火爆。首次相親活動正趕上哈爾濱市今年的『桑拿天』,可家長們的熱情似乎要蓋過天氣。據外埠媒體報道,類似的家長代子相親活動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也同樣是人頭攢動,在今天這樣思想開放、婚介機構林立、通訊方式發達的時代,『父母代相親』這樣一個看似是『逆行倒退』的形式,為什麼會受到如此推崇?
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員王愛麗指出,以前婚姻主要依靠的是親屬、血緣、地緣和單位、鄰居關系鏈的介紹,後來婚姻介紹成為一種職業,但是由於婚介管理機制的不健全,『婚托』、虛假信息讓人們對婚介所產生了不信任,而婚姻又客觀需要一個中介平臺,兩者矛盾逐漸凸顯,當社會上缺乏誠信可靠的婚姻介紹平臺時,家長們就只好自己行動起來。家長們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若是在子女未知的情況下這麼做,卻顯得對子女不夠尊重。王老師認為,婚姻問題說到底是年輕人自己的問題,家長充其量只能是『參與』。『代子相親』得到信息,是家長根據自己的婚戀觀『篩選』過的,而兩代人的婚戀觀存在著差異,父母滿意的,並不一定就是子女需要的,較低的成功率也正說明了這一點。
『父母代子相親會』的出現和盛行,正說明年輕人自然結識婚戀對象途徑的缺乏。現代社會中,人們的交往廣度雖然在增加,但是深度卻在減少。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些時候,年輕人交往圈大,相互了解卻不深,可托付終身的人選也越來越有限。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年輕人只能在有限的時間裡依賴便捷的方式進行交流,這樣就造成了信息的膨脹和現實交往的萎縮,這也是一個不可回避的社會現實。但是最終的解決方式還是要年輕人自己調整適應,父母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