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5日電 佳木斯市郊區西格木鄉平安村村民齊慶富是鄉親們公認的養豬能手,卻由於資金等限制,豬存欄數只有20多頭,後來他加入了村裡的養豬協會,在協會黨支部支持下生產規模擴大了10多倍,去年年收入從以往的幾千元一下子增長到四五萬元,成為在黨支部和協會幫扶下迅速致富的又一個典型。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農村改革的逐步深入,特別是『一免兩補』政策的實施,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帶來了一些新問題和新挑戰。佳木斯市積極探索出了『協會加黨支部、協會加黨小組、合作社加黨支部』等一整套新的農村黨組織建設措施,在各種農村經濟合作組織裡建起黨組織,極大提高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執政能力和致富帶動力。
富錦市二龍山鎮的大豆專業協會成立於2003年,始終堅持為會員及農戶提供資金、農資、技術、信息等大豆生產全程系列化服務。大豆專業協會黨總支在2004年初成立後,迅速把協會的輻射范圍擴大到全鎮32個行政村和周邊鄉鎮及附近農場,當年為農民會員解決種地資金1000餘萬元,銷售大豆2.1萬噸。農民新黨員於志海在黨總支和協會的幫助下,去年到建三江農場承包了7000畝大豆田,獲利180餘萬元,今年又承包了10000畝大豆田。
『融入型』黨組織的建設,順應了農村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趨勢和農民致富的需求,找到了農村黨建工作與經濟工作的結合點,達到了農村黨建與經濟發展同步前進的效果,在促進農村發展、提高農民收入、維護農民權益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得到了各級黨委的普遍重視和農民群眾的廣泛認可。目前,佳木斯市建立起各類農村經濟合作組織875個,參加會員8.5萬餘人,這些合作組織中已經建立『融入型』黨組織的有468個,佔全市農村黨組織的49.5%%,共吸納黨員3750名,輻射帶動了30%的農戶。
在黨員和黨組織的帶動下,生豬養殖協會、大白菜生產協會、農機股份合作社、韭菜種植示范服務基地、大豆膨化飼料基地、瓜菜致富聯合體……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在佳木斯市不斷興起迅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