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農村壽險開始『拓荒』之行
2005-09-06 09:12:3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周順華 王瑩 李播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6日電 自去年年末以來,在我省慶安、東寧和尚志等地農村,一個新現象漸漸顯露:一些先富裕起來的、手裡有了閑錢的農民爭先恐後拿出一部分收入為自己購買保險,他們再也不希望『辛辛苦苦幾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的悲劇重演。以前在我省農村幾乎處於空白的壽險,如今成了農民的『貼心人』……

  慶安縣昇平村的劉安國,今年全家三口人都買了短期健康險。他說:『咱農民買保險,不像城裡人還圖理財啥的,我們就希望有個大病大災的,能及時拿到賠款。』如今,在我省農村,像劉安國這樣打算的農民不在少數,他們認准了一個理兒:買上保險,養老和看病就有底了。

  農村保費收入近1.5億

  東寧縣是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的邊陲小縣,全縣只有20.5萬人口,全年GDP值約19億元,財政收入僅1億元左右。然而就是這個經濟尚不發達的邊境小縣,2004年壽險費用卻達到了10098萬元,此種現象並非東寧獨有。據不完全統計,2004年我省鄉鎮以下的100個農村代理網點保費收入近1.5億,佔縣域保險的14%,由於以前幾乎是空白,農村保險成為保險業真正的增長點;今年以來,中國人壽黑龍江省分公司新單收入中,農民投保佔了50%以上。

  為啥黑龍江省農民熱購保險?中國人壽黑龍江省分公司企劃部經理楊斌分析說,眼下農村和城裡一樣,也大多是家家一個娃,傳統養老和土地保障方式正逐漸弱化,農民養老問題堪懮;同時,醫藥費用高漲,農民因病返貧、致貧的問題十分突出,那些手中稍微有閑錢兒的農民,已經有了很強的自我保障意識,接觸保險特別是看到保險的理賠成效後,很容易認同。而之所以慶安、東寧和尚志等地保險火爆,從該公司對我省部分地區農村壽險市場進行調研顯示,近年來,由於這些地方外出勞務人員逐漸增多,農村人均收入中,勞務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加,這部分先富裕起來的農民開始謀劃家庭和個人的生活,考慮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問題,有潛在的保險保障需求。

  潛力大有待深度開發

  農村壽險市場的潛力雖然巨大,但卻具有與城市市場截然不同的鮮明特點。中國人壽黑龍江省分公司總經理楊家泉說,從黑龍江省情況看,首先是人口眾多,對壽險潛在需求大。黑龍江省是農業大省,3815萬人口中鄉村人口為1808.7萬人,佔人口總數近50%。2004年農村人均純收入為3010元,較上年增長了20%,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同時,我省農村的社會保障水平還很低。因此可以說,多數農民具有保險消費的需求,也初步具備了保險消費的能力,壽險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從這個意義上說,發展農村保險市場尤其是壽險市場不但是保險業的發展機遇,而且是為盡快建立起『三農』保障體系、保障農民生活的現實需要。

  楊家泉說,其次黑龍江省農村壽險發展基礎薄弱,需要科學引導和精心培育。從社會環境看,農民的文化程度偏低,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思想保守,接受新鮮事物能力較差,對保險有需求,但認識不足。雖然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扶持農業發展,農民的經濟狀況有明顯改善,但是參加保險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仍然很差,需要保險工作人員加大工作力度,延伸服務觸角。同時,從保險業自身看,農村業務尚處於發展初期,鄉鎮營銷服務部軟硬件建設滯後,農村網點業務、財務管理還有不完善之處,基礎建設亟待加強和改善。

  此外,據了解,目前我國保險服務主要集中在地市和省會城市,適合農民的保險產品很少,農村保險市場還處於『拓荒』階段。因此,保險專家呼吁:『我國絕大部分人口是農民,未來保險競爭的主戰場是在農村,保險業要以戰略眼光積極開拓這塊潛在的巨大市場。』

  因地制宜做大市場

  無論是對保險業,還是對農民來說,都需要將農村壽險這塊奶酪做大,但如何纔能做大?楊家泉認為,首先保險業要因地制宜,做好網點建設。要從本地鄉情鎮情出發,和當地政府協商,設定與地方發展環境相匹配的網點和發展目標:對經濟條件相對滯後,人均收入不高,保險意識淡薄,人均保費偏低的鄉鎮,能建點的建點,不能建的則不建;對交通發達,經濟條件較好,保險潛力大,當地政府支持力度大的地方,就加大扶持力度,能建中心網點就建中心網點,能建分支網點就建分支網點。當前,農村網點建設的重點在於隊伍建設,隊伍建設的關鍵在於選聘農村營銷服務部負責人,這些環環相扣的重點必須抓住。如何抓住、抓實,關鍵在於堅持原則、標准和條件,絕對不能搞『大幫哄』、『一窩蜂』。實踐證明,『大幫哄』、『一窩蜂』式的粗放經營在壽險業實行集約化管理、追求經濟效益的今天是絕對不允許的。同時農村壽險還需保險業因地制宜靈活對待,不斷改變銷售模式。

  實踐表明,發展農村壽險的切入點,因地制宜地選取不同的營銷方式,是又一個關鍵環節。找准切入點,對保險公司來說,一方面體現在險種准備上,另一方面體現在發展方式上。在險種方面,保險公司應根據各鄉鎮經濟狀況和農民保險意識、保險需求的不同,確定銷售不同的險種。比如,對於富裕的鄉鎮、外出打工農民多的鄉鎮,就重點銷售兼業代理保險業務,對於富裕程度稍差,人們保險意識與需求較高的銷售風險型期交產品,對於經濟狀況一般,人們有一定保險需求的地方,重點銷售卡折業務。在發展方式上,則可以靈活多樣。比如,以農村網點為根據地,充分發揮鄉村乾部、婦女主任、致富帶頭人的作用;以縣城銷售精英為重點,有針對性地派駐到農村,住在農戶家滾雪球式地展業;縣城營銷部與農險科聯合,挨家逐戶進行宣傳,在走訪中積累准客戶,現場簽單。實踐證明,這樣的險種策略與靈活發展方式,效果明顯。中國人壽慶安支公司,2004年農村保費收入達到269萬元,佔全縣農村保費收入2410萬元的11.2%。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