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6日電 有人說,趙德尊老人的一生就是一部歷史。他是新中國開國第一代最年輕的省委書記,他在黨旗下奮斗了70個春秋,兩次任黑龍江省委書記,在黑土地工作生活了34載。黑龍江日報曾經見證和記錄了這位革命老人在歷史關鍵時刻的精彩片段。近日,記者采訪了這位傳奇般的老人。
93歲的趙德尊老人,鶴發童顏,聲音洪亮,思路清晰,雖然他記不得有關自己的新聞上了多少次省報,但回憶起建國初期在黑龍江日報發表《我們應當重視肇源縣今年農業愛國增產運動的新經驗》這篇文章的歷史背景,以及不久前給省委及中央的那封提倡郭峰同志『六不』的建議信,仍然是激情滿懷。
趙老回憶說,1945年11月,他隨黨派到東北的第一批乾部一起從延安來到當時的老黑龍江省會北安,參加了北滿革命根據地的建設,迎來新中國的成立。1950年,黨的七屆三中全會毛主席作了《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斗爭》的報告,號召全黨全國加強抓經濟工作力度。他們深入肇源農村撰寫了調查報告《我們應當重視肇源縣今年農業愛國增產運動的新經驗》,1952年10月18日的《人民日報》、《東北日報》和《黑龍江日報》同時全文發表,對全國農村開展農業生產工作起到了指導推動作用。《黑龍江日報》後來還作了連續報道。
時隔半個世紀,當年的年輕戰士現已滿頭白發。趙老說,許多戰友犧牲了,他們用生命換來的新中國我們有責任守護好,建設好。最近,一些地方連續發生腐敗大案,聽了實在令人痛心,不正之風危害實在太大了,不能任其發展。
2004年12月16日,黑龍江日報頭版頭條刊發文章,題為《倡廉政張正氣拒賄風》,介紹趙德尊老人的一封倡導在黨內學習郭峰同志的『六不』做法的建議信,在龍江大地刮起一陣反腐倡廉新風,老一代共產黨員的呼聲,引起了全省乃至全國各地領導乾部的強烈共鳴和廣大群眾的熱切關注,一場『學老前輩,樹新風尚』的領導乾部廉潔自律活動悄然展開。
說起這段往事,趙老回憶道:『原遼寧省委書記郭峰同志是我在太行山抗日時的老戰友,參加革命多年,戰友多朋友也很多,他在患病住院期間,主動謝絕親朋好友和領導乾部探望,並明確提出不送不收慰問金、不送不收保健品等「六不」要求。我認為十分值得提倡,就給省委及中央寫了一封信,建議大力倡導郭峰同志的「六不」做法,在黨內弘揚嚴於律己、清正廉潔的好風氣。中央領導同志及省委書記宋法棠等省領導非常重視,相繼作出批示,要求廣大黨員乾部向郭峰同志學習,在全黨特別是領導乾部中倡導清廉自律的好風氣。』
趙老反復強調,黨風關系到黨的存亡、國家的興衰,抓好黨的建設至關重要,每一個共產黨員,不論職位高低,都要樹立清廉風氣,抵制不正之風,堅持黨性原則,永葆共產黨員先進本色!
趙德尊:1913年生,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於清華大學外語系,曾任清華大學黨支部書記、太行山六地委書記、黑龍江省委書記、東北局秘書長兼農村工作部部長、黑龍江省人大主任等職。中國共產黨七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代表。曾參加並領導了著名的『一二·九』學生運動,參加了太行山抗日根據地創建,參加並領導了東北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及新中國成立後東北地區經濟建設。在黑龍江倡導並推行了農業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組建了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離休後仍以一名老共產黨員的身份繼續就一些重大問題向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省委省政府建言獻策。
黨的十五大期間與郭峰(左)在一起。
(照片由趙德尊提供)
趙德尊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