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9月7日電 隨著都市養寵物狗的人逐漸增多,特別是帶有攻擊性的大型寵物狗的增多,寵物狗叫聲擾民、糞便污染環境、傷人等問題隨之而來。記者從公安部門了解到,因狗而引起的糾紛和社會治安案件時有發生。
在哈爾濱市的一些小區裡,每天清晨,不少人都是被狗叫聲吵醒的。更嚴重的是,一些狗主人怕自家『寶貝』受拘束,一出門就松開了狗鏈,讓經過的大人和孩子時時提著一顆心。
最近,南崗區的楊女士有點煩,搬到新家本來是件高興的事,可鄰居家養了一只狗,有時她出門一不小心就會踩到狗糞。一位社區工作人員說,小區綠地成了狗的天然廁所,由此引起的鄰裡糾紛越來越多。一位街道辦事處的主任也坦言,寵物傷人事件常給鄰裡關系造成極大損害,嚴重的時候還會引起治安案件。
記者從哈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了解到,狗類身上攜帶有狂犬病、犬副流感、犬傳染性肝炎、犬冠狀病毒等8種人畜共患病毒。因為狗的數量急劇增加,狗傷人的事件不斷發生。2003年,哈市有12565人被狗咬傷;2004年有11000多人被狗咬傷。而今年這一數字還在上昇。
現在哈市可以提供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有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及六個區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記者在哈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了解到,每天被狗咬傷在這裡就診的人,白班平均每天16個。照這樣下去,一年就會有將近6000人被狗咬傷,這還不算夜間在這裡就診以及在哈市其他相關門診就診的人數。
十萬只寵物狗是『黑戶』
寵物狗的不斷增多,是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現,但由此卻引發出眾多的社會問題。其原因之一就是,有些寵物狗的主人個人素質不高、公德意識差,對所養狗的糞便漠然置之,甚至把狗牽到室外排便,而不做任何處理。記者在松花江邊隨機采訪了幾位帶寵物狗散步的市民,他們都表示,寵物狗在外邊『方便』的時候,他們根本沒想過要拿衛生紙或塑料袋把狗糞帶回家處理。
二是有些人缺乏養寵物的知識,特別是對防疫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有些狗主人對寵物狗喜則寵之,厭則棄之,導致流浪狗成為狂犬病的病毒源。這些行為既是對狗的不負責任,更是對他人生命安全的漠視。
記者走訪哈爾濱市犬類管理部門了解到,他們現在是依據立法部門1996年頒布並與2003年重新修訂的《哈爾濱市限制養犬規定》來管理寵物狗的,這個規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這個規定可集中為兩句話:養犬必須申請辦證並接受年檢;無犬證的狗,應當對其施以捕殺。
少數市民不知道養狗需要辦證,多數人知道辦證,卻普遍認為1000元的辦證費和每年500元的年檢費過高,寧可偷偷養狗,也不願主動為狗辦個證。而犬類管理部門能做的就是每天清晨出動警車去捕捉那些沒有犬證的狗,久而久之,被稱之為『打狗隊』,人見人怕。
那麼,目前哈爾濱市辦證的寵物狗到底有多少呢?犬類管理部門給出一個數字:現在哈市辦證的寵物狗不過5000只,還有逾十萬只狗沒有辦證。
隨地便溺破壞綠地傷人擾民無證豢養
十萬小狗犯規,誰之過?
8月31日6時許,記者在哈爾濱市南崗區宣慶小區一處供居民晨練的花園內看到,來這裡晨練的人很多,跟著主人來的狗也不少。這時,一位中年人帶著一只黃色的『京巴』溜達了過來。『京巴』跑在前面,徑直向草坪跑去,碰到草坪的柵欄熟練地一躍跳進去,然後兩條後腿半蹲,就地開始『方便』起來。
記者詢問了附近的幾位環衛工人,她們說附近遛狗的人非常多,特別是早晚,狗主人任由狗到處『方便』。『每天早晨掃走的狗糞都很多,狗糞最多的地方是草坪裡,清掃起來很困難,不能夠用掃帚等清掃工具,只能在手裡墊塊紙之類的東西,把狗糞用手揀出來。狗太多,狗糞根本揀不過來。』記者特意來到環衛工人所指的草坪,仍可以看到一處處的狗糞,還有幾只寵物狗在草坪裡跑動著。
在香坊區菜藝小區的院子裡,每天早上都會有10多只小狗歡快地玩耍。它們在人行道上、綠地裡留下『排泄物』後,就會隨著主人揚長而去,而狗的主人卻對此不加阻攔。
一位每天早晨都到河溝街晨練的老人說,在河溝街附近的晨練地點上,早晨前來遛狗的人特別多,那些狗就在晨練地點的草坪上跑來跑去。老人指著一大片草地說:『你看,本來長得好好的草現在都被小狗踩倒了,草坪變得很難看,看著讓人心疼啊!』
動力區幸福家園的李先生,早晨帶著三只小狗一起晨練,三只狗都沒有鏈子栓著,任它們在街道、草坪裡自由嬉戲,隨地『方便』。李先生說:『狗在屋子裡憋了一宿了,好容易出來了就讓它們隨便玩吧!』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哈爾濱市民越來越熱衷於養寵物狗。大量的寵物狗帶給主人的是愉悅,而帶給社會的卻是管理的尷尬、環境的污染和許多市民的意見……
犬類管理路在何方?
犬類管理不但在哈爾濱市是一件受關注的社會問題,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是一個熱點問題。
省犬協的遲進華會長說,對於犬類的管理,國外一般通過俱樂部進行行業管理,包括犬類的登記、防疫、配種等管理。省犬協的王常勝秘書長告訴記者,雖然哈市犬類辦證和年檢費已經下調,但這個收費標准對於市民而言還是比較高。在新疆養狗是不收費的。在比哈爾濱生活水平高許多的北京,辦犬證纔需100元。在與哈爾濱經濟狀況接近的沈陽,不辦犬證僅收年檢費150元。
據記者了解,臺灣關於寵物管理是這樣規定的:寵物出生、取得、轉讓、遺失及死亡,犬主應到有關部門登記寵物身份標識,並植入芯片。芯片裡的資料除了說明帶芯片的狗已經注射過疫苗,接受過體檢,不帶任何犬類疾病之外,還包括可以辨別其身份的芯片號碼和犬主的聯系方式。
而對於寵物登記費,則要經過協商決定。為減少執行上的阻礙與鼓勵狗主人辦理登記,臺灣實行一年的半價優惠期,前三個月登記者可免收登記費,也就是說只收取寵物芯片、頸牌成本及植入手續費,每只狗僅需300元臺幣(相當於75元人民幣)。
采用芯片技術是現在比較先進的管理方法,不僅臺灣在實行,新加坡政府也要求所有從國外帶入本國的狗都必須植入包含動物詳細信息的芯片,目的是為了減少狂犬病等犬類疾病的發生。這個芯片有助於發現帶病的狗進口國,從而禁止從這個國家再進口病狗。這樣就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可能對本國公民以及本土狗構成威脅的犬類疾病。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政府也發布了類似的命令。而英國則稱,芯片信息表明已經編號和注射疫苗的動物可以在進口時不再接受免疫檢查。
社會學者指出,寵物的增多,必然會帶來一些問題,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有關部門提高管理能力,突出抓好對寵物傷人、傳播疾病、污染環境等問題的管理,而不是將功夫放在『打狗』和收費上。
寵物的種種不文明行為實際上是寵物主人社會責任意識淡薄的折射。要引導百姓做個負責任的寵物主人,加強宣傳和教育尤為必要。狗是很有靈性的動物,養犬人可以通過訓練,讓它遵守一些『行為准則』。
只有政府的有效管理和民眾的自覺行動結合起來,纔能把合理飼養寵物同美化城市環境兩方面結合起來,讓百姓既可以飼養自己喜歡的寵物,又不違反城市環境保護的有關規定,真正做到養狗與城市文明的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