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9月10日電 教師節前夕,黑龍江12名記者對哈爾濱市南崗、道裡、道外、動力、香坊、松北區30所小學的276名學生進行『學生心目中教師形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37.9%的學生反映老師曾撕過學生作業,27.8%的學生反映老師在批評犯錯誤的學生時有歧視、辱罵、挖苦學生的行為。『語言傷害』成為小學生最關注、認為老師們最急需解決的問題。
被調查的同學中,溫柔、風趣、負責任成了學生眼中理想教師形象。其中選擇溫柔、風趣的佔42%,選擇嚴格、有責任心的佔35%,選擇年輕、美麗的佔24%,選擇不打人的佔8%,選擇其他佔1%。
大慶路小學五年二班的一名學生說:『我喜歡和藹可親、嚴格而不苛刻的老師,因為這樣的老師能讓我感到親切而又負責。』奮斗小學五年二班的姜儀池最喜歡上語文課,因為老師說話溫柔,在他犯錯時,不是粗暴批評而是和他講道理,這樣的老師他最喜歡。大成小學五年三班的一名同學說:『以前因為我考第一,我的班主任老師畫了一只米老鼠送給我,我特別高興。』河圖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胡雅娟說:『我的班主任老師特別好,她從來不劈頭蓋臉地說我們。只要老師們對我們溫和一些,我們大家都會喜歡他們。』在回答『老師做的什麼事讓你最感動?』時,許多同學選擇了『老師不吃中午飯來輔導學生』,『在感冒時,老師的關心和體貼』及『同學沒帶飯,老師給他買飯吃』。大慶路小學四年一班的學生這樣寫道:『老師很關心我們,有時候誰要是沒有弄懂新課程,老師寧可中午飯不吃也會進行輔導。』兆麟小學校的楠楠告訴記者:『老師為了激勵我們好好學習,從自己的工資中拿出一些錢給我們買獎品。如果我們學習進步了,老師就會用這些小獎品來獎勵我們。』江沿小學校二年級學生曉麟說:『有一次我生病了,老師下班後買了很多水果來我家看我,我真的很感動。』在采訪中很多學生表示:老師在下雨天將自己的雨傘讓給沒帶傘的同學,老師在課間能和他們一起作游戲,還有老師為同學認真批改作業等等,都讓學生們十分感動。看來,老師的一些細微的關懷就能讓孩子們十分感動。在調查中同學們普遍表示,他們希望老師在講課中嚴格要求的同時,能夠采取一些學生喜歡接受的方式。在老師對待學習不好或淘氣違反紀律的同學的態度中,選擇老師會生氣的佔50%,選擇老師會發火的佔40%;在老師會用什麼方式懲罰犯錯誤同學的問題中,回答排在前幾位的分別是:語言譏諷(27.8%),罰站(23.1%),罰抄作業(20.1%),請家長?穴9%?雪,其他(20%);另外,問卷中,有37.9%的同學表示老師曾經撕過自己的作業,2%的同學被老師用尺子打過手掌。
奮斗小學的一名同學說:『我是班級的班長,當老師交代的事情沒有完成好的時候,老師就說,「你是不是不想乾了?」當同學犯錯的時候,老師總是說「你怎麼那麼笨!」』
松北鎮金星小學五年級的一名同學說:『老師經常教育我們要文明,可老師自己有時候也不太文明。同學們紀律不好時,有些老師上課當著全班同學批評他們,還說一些譏諷的話。如有的同學沒聽清老師的要求,該做的事沒做好,老師就說「你的耳朵打八折呀?」有的同學把別人的東西弄壞了,老師就罵他「你是不是不長眼睛,眼睛長到腦後面去了!」』
還有一些同學提到了部分老師懲罰學生的方式。
花園小學四年三班的一名學生說:『有一次,我的作業寫錯了3個字,老師就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把我的作業本撕了,還罰我把這3個字寫100遍,我的手都寫麻了。』
松北鎮中心小學一年二班的一個學生說:『誰要是犯了錯誤,老師就罰誰到前面站著,輕的時候罰站一節課。有一次,我忘帶語文書了,班主任老師罰我站了一下午。』
道裡區某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張凱告訴記者:『我剛剛被老師撕了作業本,我知道是我寫得不夠好,但老師這樣做我真的很害怕,其他的同學也會笑話我,我心裡很難受。』
『要是誰在課堂上說話,或者站隊的時候打鬧,老師就會把他拽到教室或者隊伍的後面罰站。』一名四年級的學生告訴記者。『如果情節嚴重,有時會被罰站一節課。』
大成小學四年三班的一名學生說,老師一次罰犯錯誤的同學用400字稿紙寫學過的生字,最多的時候寫了10頁。奮斗小學五年二班的學生說,他的老師成本地撕同學作業,也打過同學。他沒有被罰過站,但是當有同學犯錯時,老師會罰抄課文。花園小學四年四班的學生反映,老師撕過作業本,扔過粉筆頭。一般罰同學起立站,有時罰學生在教室門外站著。
大部分同學表示,老師曾經用過『你怎麼總不長記性啊』、『你真笨』、『不長進的東西』、『下次再這樣就請家長』、『你啥也不是』、『就你這樣,將來還有什麼出息』、『你長沒長腦子』、『賤皮子』等語言來批評自己。
當問到被老師這樣批評之後的感受時,公濱小學六年二班的一名同學說:『聽了老師的那些話我的心裡可難受了,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很多天都打不起精神,老覺得自己真的啥也不是。其實老師越這樣,我就越恨她,越生她的氣,反而根本就認識不到自己的缺點、錯誤了。』
曾幾何時,體罰或變相體罰行為被口誅筆伐,引起全社會高度重視。教育管理部門嚴令禁止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家長們也敢於拿起法律武器維護孩子的權益,使得體罰或變相體罰現象大幅度降低。但是,隨之而來的『語言暴力』也明顯抬頭。一些教師在批評學生時,常常肆無忌憚地用諷刺、挖苦的語言對學生橫加指責、冷嘲熱諷,有的長期對一些『問題學生』有意冷落,甚至『橫眉冷對』。這種『語言傷害』具有一定的隱蔽性,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害處不淺。
學生雖然年幼,但他們的自尊心卻比成人更敏感,也更脆弱。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語言暗示,哪怕是一個不經意的動作,都可能對其健康成長產生極大的潛在影響。『語言暴力』不僅侮辱學生人格,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師生的對立情緒,影響教學效果,嚴重的還會導致學生心智失常,喪失生活的勇氣,引發厭學、逃學、違法犯罪、自殺等嚴重後果。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政策與發展研究所與團中央青少年研究中心合作進行的課題『少年兒童人身傷害問題研究』。在北京、上海、重慶、山西、山東、湖北、陝西、廣東、浙江、遼寧等省、市,對5846名小學五年級至初中四個年級在校學生以及相關的370名教師和245名家長進行了有效問卷調查。調查顯示,在學校中,教師采用體罰和變相體罰方式施暴於學生的現象很普遍,罰站或罰跑的發生率最高,為40.3%,其次是罰抄作業、罰留校、諷刺或責罵、打和不讓進教室聽課,分別為37.8%、29.0%、26.7%、15.4%和12.1%。值得注意的是,有15.4%的學生曾被教師打過。
學生需要知識的滋潤,同樣也需要心靈的關愛。面對學生,我們的教師一定要少一些諷刺和挖苦,多一些耐心和友善,尤其是在學生『屢教不改』時,更要冷靜、克制,別讓『語言暴力』刺傷了學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