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9月12日電 『中國向日葵之鄉』甘南,其葵花從最初原字號到科技支橕的『甘葵一號』、『甘葵二號』、『甘葵三號』,到國家級綠色葵花生產基地以及與國內大型的葵花炒貨企業的『結親』,其附加值不斷攀昇
九月的甘南滿目橙黃,幾十萬畝的葵花都點著沈甸甸的頭,表達著豐收的喜悅,與農民燦爛的笑臉交相輝映。
甘南縣葵花種植歷史悠久,2000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向日葵之鄉』,是全國主要的向日葵生產基地。但幾十年來,該縣葵花從最初原字號到科技支橕的『甘葵一號』、『甘葵二號』、『甘葵三號』,到國家級綠色葵花生產基地以及與國內大型的葵花炒貨企業的『結親』,葵花的幾次『變臉』,都使其附加值不斷攀昇。
甘南縣是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擁有耕地279.6萬畝,土質適宜葵花種植。但前幾年,農民種植葵花的積極性並沒有被完全調動起來。音河鎮山灣村農民任軍對記者說,過去他只種了8畝葵花,銷售到村內和鄰村,一斤還不到1元錢。而今年他種了78畝,產量3萬斤,賣給內蒙古知心仁集團每斤1.5元左右。葵花的變臉讓甘南的農民走上了致富路。
前些年,為改變葵花原字號銷售的面貌,縣裡成立了東北唯一專業的向日葵研究所,成功培育出『甘葵一號』、『甘葵二號』、『甘葵三號』系列優勢品種。2001年那年,在興隆鄉東興村有個千畝『甘葵二號』種植示范區,在研究所科研人員的指導下,統一種植,統一施肥,並建立了田間檔案,實行規范化管理。秋天,東興村農民僅葵花一項就發了財,向日葵研究所回收種子15萬斤,價格每斤1.5元。村民任超峰種了34畝『葵花二號』投入70斤種子和10袋化肥纔1000元,秋後收了1.1萬斤葵花,僅賣種子就收入1.65萬元。
由於依托自然優勢,生產優勢、技術優勢和品種優勢,甘南向日葵享譽全國。通過檢測,被省農牧漁業廳批准為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基地。2002年,甘南縣生產的『音河牌』葵花籽獲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A級綠色標識。今年,全縣葵花種植面積近80萬畝,良種應用率達90%%以上,優質葵花籽總產量達2億斤,創產植2.6億元。
如何讓自己的優質葵花走向全國,為此,全縣先後建立起查哈陽、寶山、東陽、長山等四處大型向日葵批發市場。同時,在該縣主要交通要道、圍城沿路還建立起幾十處葵花銷售集散地。每年都有浙江、江蘇、山東等全國各地400多位客商在甘南搞葵花經營,加之本縣及周邊800多名葵花銷售『經紀人』,年銷售葵花在3.5億斤以上。
改變了原字號的面貌,甘南葵花在慢慢增值,但要徹底改變葵花的命運,做大『甘葵』產業品牌,必須與龍頭企業結親。
該縣不放過任何機會展示、推介家中『靚女』,終於打動了國內唯一獲得綠色食品標識和HACCP體系認證及沃爾瑪在華的唯一葵花炒貨供貨企業———內蒙古知心仁集團。該企業將投資6.1億元在甘南縣建設葵花產業園:包括『甘葵』系列種業開發、生產加工葵花炒貨和葵花市場建設三個子項目。三個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後,年可創加工業產值10億元、種業收入2000萬元、市場交易額12億元,實現稅金5000萬元,安置就業7100人,全縣農民可增加收入億元以上。2004年11月,該項目合同已簽訂,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80%。
甘南葵花的幾次『變臉』,使其身價倍增,農民也嘗到了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