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9月12日電 黑龍江省近日將向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申報12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民間歌舞、民間說唱、民間傳統節日、民間手工藝等多種民族民間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
這12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達斡爾族"烏欽"說唱、達斡爾族"哈庫麥勒"歌舞、赫哲族"伊瑪堪"說唱、森林號子、東海莽式滿族傳統組舞、鄂倫春族傳統節日"烏侖木達"、鄂倫春族"莫蘇昆"說唱、魚皮工藝、樺皮工藝、北派二人傳、黑龍江皮影戲和東北大鼓。
據介紹,所有這些民族民間文化都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地域特色,但隨著歲月的流逝和傳人的過世,正面臨著瀕臨失傳的境地。此次申報的這些項目,也是經專家小組論證後確定下來的。
目前,黑龍江省已成立了申報領導小組,由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中心負責具體申報工作。該中心正在省文化廳的大力統籌和財政廳的全力支持下,按照國家有關要求,進行申報的前期准備工作。據悉,申報工作將從三個方面展開,包括借助省內專門研究民族民間歌舞的老專家、研究員的多年研究成果開展申報;將專家的理論與地方政府的實踐相結合開展申報;積極動員社會各界的力量參與申報工作。
省文化廳有關領導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多遠離都市,或流傳於民間,這給整體保護工作增加了難度,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應該是一項長期性、復雜性的系統工程。省文化部門正在研究制定方案,讓還沒有瀕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有效、及時的保護,例如建立檔案、培養傳承人、保護民間老藝人、通過各種媒介進行宣傳、組織專家進行理論研究、支持地方政府建立各種形式的文化保護空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