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質種子讓瓜農鄧正財的發財夢破碎。
短短幾年間,板子房村西瓜產業經歷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軌跡,而今又面臨著嚴峻考驗。這種高潮和低谷的波動、歡欣與苦澀的轉換,在當前的農業結構調整進程中在所難免。那麼,各級政府和中介組織如何趨利避害,引導廣大農民開闢致富之路?從這篇報道中,我們或許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
東北網哈爾濱9月13日電 題:西瓜銷售旺季 記者探訪集賢板子房村西瓜村的苦辣酸甜
初秋的晚風已經讓人感覺有些寒意,當一片片瓜田漸慚隱沒在暮色中的時候,集賢縣豐樂鎮板子房瓜菜市場上仍車水馬龍,燈火閃爍。正是西瓜旺銷時節,記者走進幾位瓜農當中,敲開一只西瓜,你一塊我一塊,邊吃邊聊。
說起板子房的西瓜,老鄉們充滿自豪。板子房村有20多年西瓜栽培史,特別這兩年隨著果菜市場的建立,板子房的名氣更大了。就在幾天前,這裡召開了『中國龍江板子房西瓜節』,天南地北的經銷商們雲集此地,盛況空前,有媒體報道:『板子房已成為全國最大西瓜專業批發市場,西瓜遍銷全國……』
然而交談中記者發現,雖然如今板子房的西瓜出名了,但西瓜帶給瓜農的並不全是喜悅。苦瓜農曾找不到市場
三四年前,村裡的種瓜戶都是小范圍經營,由於缺乏與外界的溝通,種出的瓜只在周邊零散銷售,難成氣候。2001年,由於西瓜品種單一,市場信息不靈,再加上下早霜,許多成熟的西瓜沒有售出,農民損失慘重。瓜農韓富說:『那年我家的240多畝西瓜全都凍在了地裡,那個心疼勁兒就甭提了,一下子就虧了10萬多!』
慘痛教訓讓瓜農開始覺悟。2002年,在自願的前提下,以韓富為代表的幾戶農民帶頭組建起了『板子房瓜菜協會』,並注冊了『板子房牌西瓜』。協會面向全國市場大力宣傳自己的品牌,先後去吉林、遼寧、天津、北京、安徽等地,與果菜經銷商建立穩定聯系,迅速擴大了品牌的知名度。
當年,板子房的瓜田面積就翻了一番,總產量突破3200萬公斤,全部銷售一空,村民人均增收5000元。甜政府牽頭做大市場
板子房村西瓜生產呈現出的良好發展勢頭,很快就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重視,決定借題發揮,把西瓜產業當作一個立項產業來抓。由縣供銷聯社牽頭,與協會一起想辦法、謀思路,協調解決實際困難。2005年,縣委縣政府為進一步做大做強西瓜產業,籌措資金,劃撥土地,在板子房建起全國最大的西瓜交易專業市場。佔地10萬平方米的市場是集銷售、中介、配送、餐飲、住宿等服務為一體,極大地刺激了周邊村屯西瓜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開飯店、跑運輸、搞包裝等相關產業,消化了農村的富餘勞力,拓寬了農民的增收渠道。
大市場引來了眾多經銷商,板子房西瓜通過市場銷往全國28個省市、150多個城市,並且打入了俄羅斯市場,日交易額超過百萬元。愁盲目擴大種植面積
『去年種了三?地,收入兩萬元,今年種了七?地,收入還不如去年!』拍著圓溜溜的大西瓜,村民翟玉江發出無奈的感嘆。像小翟這種情況的在村裡很多。瓜農們都說,瓜越種越多,錢卻越賺越難,今年種瓜不賠就算贏!
『對形勢估計不足、盲目地擴大種植面積,讓今年的瓜農們栽了跟頭。』縣供銷聯社的周主任說,去年板子房西瓜種植面積4萬多畝,總產5000多萬公斤,產值效益都創歷史最好水平。於是許多村民被喜悅衝昏了頭,今年紛紛擴大種植面積,有的人家把所有的地都種上瓜了。結果,今年板子房周邊的西瓜地連成了片,面積一下子增到近20萬畝!
面積激增帶來的一個直接後果,是有關西瓜的生產資料價格上揚。種子、化肥自不必說,地承包價也漲了不少。生產成本增加了,田間管理水平卻降了下來。因為地多了,難免就侍弄不過來,產量、品質都受到了不程度影響。更為糟糕的是,今年立秋後氣溫偏高,致使西瓜早熟,本來是晚茬兒瓜卻提前上了市。十幾萬畝地產的西瓜,一下子湧入市場,雖然積壓不算太嚴重,但價格卻遠沒有去年的那般風光了。酸劣質種子坑害瓜農
老漢范江說:『我種了二十多年西瓜,這回算栽在壞種子上了!』他家去年種瓜賺了不少,今年開春在縣裡『農友種子商店』買了70多袋種子,准備大乾一場。孰料夏天瓜坐果後發現,瓜種是雜牌子,不但產量減了三成以上,瓜也賣不上價兒,估計將賠5萬多塊。
村民陳寶庫說他更倒霉。他今年頭一年種瓜就攤上了偽劣種子,投入了兩萬多,一共纔賣了6000來塊錢。
在村民鄧正財的瓜田裡,記者看到許多成熟的西瓜長得七扭八歪,有的像葫蘆,有的像南瓜。板子房果菜協會會長韓富說,今年受劣種坑害的瓜農很多,估計造成的損失要上千萬。
劣種事件不但讓瓜農蒙受損失,也影響了『板子房西瓜』的名聲。往年,瓜商來了見瓜就抓貨,現在不行了,一個瓜一個瓜挑,一車能甩下小半車次品。
北京瓜商舒景寶說:這兩年北京人特別愛吃東北西瓜,目前有70%%的貨都來自這一帶,如果還是這種粗放的生產模式,剛剛叫響的『板子房』牌子就可能砸了!
夜深了,記者告別幾位瓜農離開時,看到市場上仍然人影綽綽,許多瓜車還停在那裡等待著交易。在這個普通的秋夜裡,也許又要有一些人輾轉難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