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3日電 哈爾濱市氣象臺發布,11日晚,哈爾濱市市區降雨量達10毫米,市區周邊達16毫米,各縣達24毫米,以哈爾濱市市區到賓縣、呼蘭、巴彥為主線的降雨量為中到大雨。11日深夜,陣陣雷聲振動著我一些居民的心弦,大雨倒灌進入室內,居民自行奮戰抗澇。12日凌晨,本版記者兵分幾路與居民共同清淘倒灌雨水。
一家成了『泄洪區』
11日晚一場大雨,道裡區安順街113號1單元鄭女士家的地下室居室成了『泄洪區』。12日一早兩個多小時,記者與鄭女士纔淘淨倒灌雨水。
道外區南坎頭道街50號4單元的楊女士半宿難眠,她住的地下室又『水漫金山』了,距地面約20厘米高的牆皮已剝落。12日2時15分,道裡區大民興街一家酒店倒灌,服務員王誠和同事敲開附近的便民糧店,扔下150元錢後,背走了兩袋精制面粉,急忙回酒店築『防洪堤』。王說,當時雨水浸到白面約有5厘米高。回到店內,為了防止漏電,他和同伴們將電源關掉,點著蠟燭清淘積水。4時許,地上3厘米深的積水纔被淘淨。
整棟樓下成『水牢』
深夜大雨,道裡區河鼓街7號的120多戶居民為地下室1米多深的積水擔心:『水牢』會不會泡塌整棟樓?該樓共有6個單元,6個單元地下室為連體結構。一單元的董師傅說,12日2時許突然下起了大雨,早上他到地下室一看,裡面的水漲了1米。居民說,該樓於1987年竣工並投入使用,當初地下室防水有問題,所以一直沒有人入住。自2000年開始,地下室便開始大量積水,水越積越深,並散發出惡臭。至2005年4月份,眼看積水漲到近2米時,居民找到房管站,並借來一臺抽水泵,抽了14天纔將地下室的積水清乾。今年他們多次到正陽物業管理公司反映情況,但對方總以各種理由推脫。
道裡區安寧街98號,地下室門緊鎖著,門上玻璃窗全部破損,室內倒灌嚴重,污水泛亮。從90號到102號七八家地下室情況相同。安寧小區聯防員告訴記者,地下室倒灌現象已有好幾年了,水1米多深,主人們無奈,便紛紛棄房不管。12凌晨的一場大雨,地下室的污水又深了。記者與道裡五個房管所取得聯系,詢問道裡區安寧小區1棟歸哪個所管理,分別得到答復,都不歸他們管理。
多少危房煙雨中
12日凌晨,動力區任家橋一帶地勢低窪的棚戶區排水不暢,大街小巷成河,部分居民住房瀕臨倒塌,十分危險。雨後,記者進入棚戶區,看到居民們用石頭和泥土把自家的門阻擋嚴實,使雨水在過道和院牆間形成排水渠。居民們說,當夜雨水來得又快、又大,好多居民家也不同程度地內澇,深夜居民們不斷地向外清淘『洪水』。清晨,纔算安全『渡訊』。動力區哈平街道辦事處有關人員說,該地區是多年沒有改造的危房棚戶區,雨季雨水倒灌嚴重,加之棚戶區周圍全都建樓後,每逢大雨,雨水就向這裡排泄,因居民住房密集,擋住了雨水下泄通道。
築高門檻備水泵
南崗區自興街至下溝街,近50米長的狹窄過道成了排水道,汩汩地流著污水。何家溝周邊家家門前築起高約30厘米的水泥門檻,大門兩側各放十幾袋玻璃絲袋子。下溝街40號陸目萊大爺告訴記者,由於下溝街地勢比自興街低30餘米,加之街道沒有排水設施,緩坡下來的下溝街又臨近內河———何家溝,河段周邊的住戶家年年發生倒灌現象。如今家家不僅自行購買了水泵,而且灌了沙袋,准備在自家門前。市內河管理所戰所長介紹,每次大雨過後,內河管理人員都要到內河周邊疏理河道,加大排水量。每次到下溝街疏理河道時,都得到周邊居民的大力幫助,使倒灌的污水及時排出,避免了內澇帶來的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