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9月13日電 生活靠自己打球靠纔智,苗立傑美國WNBA歸來話收獲
身著白色T恤、藍色牛仔褲,腳蹬白色運動鞋的苗立傑,笑著走出太平機場,給人感覺愈發成熟了。
當說起在美國打球的收獲,她侃侃而談。苗立傑說,以前覺得中國打球的孩子從小離開爸媽是很自立的,還有別人的幫助,比如在國家隊打球時,很多事別人會幫你辦,但在美國打球時,很多事情都得靠自己。學做飯牛排竟被燒?
苗立傑在機場對記者說,她想做的第一件事是與全家吃頓飯,品嘗一下久違的家鄉菜。其中有她與家人的親情,也有她對家鄉飯菜的特殊感情。
她到美國不久就遇到『吃飯關』,吃慣中餐的她對天天吃西餐有些不習慣。她說,那邊的食物比較油膩還很甜,老想吃點咸的。吃華人的菜吧,基本上都是粵菜,也有些甜。於是,苗立傑開始嘗試著自己動手做。
說乾就乾,從超市買來肉菜和一些調味品,就比試起來。第一次作牛排就『砸鍋』了———火候有些大,結果燒?了。她說她自己都不想往下咽。
貴在堅持。苗立傑經常請教當地有做菜經驗的華人,加之大膽嘗試手藝有所提高。記者在機場問她會做哪些菜,她爽快地說,學會了煲湯。再追問她詳情,她說雞蛋湯、豆腐湯什麼的。她還補充說,炒豆角,炒生菜等都不在話下。『西餐的牛排我也會作了』,她顯得很自豪。
苗立傑向記者透露,她之所以樂於學做飯還有一個原因:她的住房裡有一間設施比較豪華的廚房,還有大的窗戶,采光特別好,做起飯來心情特好。學外語做夢都在背單詞
開始最讓她受憋的是外語。
在行前的一段時間裡,苗立傑曾刻苦攻讀英語。但到美國之後,尤其是開始上訓練課時,難題就來了———她所學的大部分都是日常英語,而教練員所說的基本上是籃球專業用語。當開始打常規賽時,這個問題更突出了。教練員讓她在場上如何如何,她很難搞懂。教練員著急,她更著急。教練員還是很幽默的,他說他沒有時間學習中文,只得讓苗立傑去學習英語。
於是,苗立傑的經紀人費菲又從國內飛到了她的身邊,成為她的外語老師和翻譯。苗立傑稱她為姐姐。兩人不是親姐妹,勝似親姐妹。
苗立傑在學習外語時顯得很聰明。她並不死記硬背,而是在完全理解這個單詞或這句話的中文意思之後,纔默默記下。當她自己不上場時,也很注意教練員在說什麼,當教練員叫停時,更是她學習外語的好機會,她仔細去聽,遇到自己熟悉的詞句,她還會默讀幾遍。與她住在一起的費菲經常在早晨起來說,苗苗,昨晚又聽見你在夢中叨咕英語了。苗立傑故作糊涂地說,是嗎?又影響你睡覺了……
當記者問她目前英語水平如何時,她說還可以。『我覺得場上英語作用比較大』她說,『每天聽教練講話時,如果我的經紀人不在就要靠自己,如果她在的時候,就比較依賴她。』
5個月的美國生活,徹底打破苗立傑以前的生活規律,讓你重新學習,再求進步。學打球感受美國文化
苗立傑曾是國內聯賽的得分王和3分遠投王,進攻是她的特長,防守是她的弱項。但到美國君主隊之後。教練員反倒在場下練防守,上場也主要是以防守為主。為什麼會這樣呢?
苗立傑笑著說,最主要原因是,我一開始的防守不好。教練員為此給自己一點壓力,讓我多練一些防守,在場上主要任務就是盯死對方的後衛,所以我投籃機會比較少。在進攻上教練告訴我,你進攻非常好,只要與隊友配合就行。WNBA有一個規矩:出現一個機會不投下次機會就沒有了,因此我很小心,總是等著有更好的機會,結果往往一猶豫就失去了投籃機會。到後來覺得好多了。只要有這個機會給我,我就能把握住。在競爭激烈的美國WNBA賽場,防守是賴以生存的砝碼,從不缺乏進攻好的球員,缺的是能投關鍵球的人。
苗立傑感到只有了解了美國文化,融入到這個群體裡面,纔能夠打好球。除了打球之外,還有很多東西可以學習。
美國人比較懂得如何放松,在球場上打球的一個半小時,包括賽前准備工作的3個小時,球員們都全身心投入。他們會在其他的時間找各種方式來排解自己的各種壓力。苗立傑覺得這個做法特別好。生活上沒有過多的悲傷,還不會掛在臉上,他們不會想昨天發生的事情,一般都想明天應該怎麼去做。
苗立傑笑著說,這就是我自己理解的美國籃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