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9月13日電 周春麗,一個曾經是下崗工人的普通女人,僅兩年時間,專挑朋友下手,行騙27次,騙得贓款208.9萬元。近日,周春麗被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9月初,一些受騙人找到記者,傾訴上當受騙的經過,時至今日,他們仍唏噓不已……
專騙身邊朋友
周春麗何許人?43歲的周春麗曾是哈市農機五廠工人。1993年她從工廠下崗後下海經商,在道裡區太平湖度假村擔任副經理。1998年,周再次辭職,先後向朋友借了幾十萬元承包了新紀元酒店,在閩江小區開了一家茉莉飯莊。兩個飯店都因管理不善,最終倒閉。
周平素讀書看報,將一些領導乾部的名字背得滾瓜爛熟。她與朋友閑聊時稱:她商海打拼的過程及積累的經驗,最成功之處就是結識了許多『大領導』,並成為知心朋友,找他們辦點兒事不成問題,並有意透露能辦的大事包羅萬象,可以輕松辦理就業、昇學一條龍業務;能辦低價購房、高息貸款等等。說者有意,聽者有心,身邊的朋友每遇到難辦的事,都會找這個『能人』商量,讓她出謀劃策。
2002年7月初,周告訴朋友王某,她認識某建設主管部門的領導,可以給王某在鴻翔名苑花22.8萬元低價買到使用面積90平方米的住房。這個價格比市場價便宜了七八萬元,王某立即把22.8萬元房款交到周的手上。3天後,王某又帶著朋友劉某找到周,求她幫劉某在鴻翔名苑買一套使用面積200平方米的住房。周打了幾個電話後稱,41萬便可買到。劉某毫不猶豫地帶著周到銀行辦理了轉賬手續。2002年11月,周知道朋友何某的女兒沒有工作後,就向何某透露,她可幫何某女兒辦到海關工作。何某的侄女知道此事後,分四次將11.5萬元好處費存入周的賬戶。2003年初,王某和何某遲遲等不到周的『佳音』,就不停地向周詢問事情的進展情況。一個月後,王某和何某見周仍沒消息,便與周的其他朋友通氣,這時大家纔發現:周從未辦妥過一件事,大家受騙了。於是,十多人同時向周追要『好處費』。
出逃行蹤詭秘抓捕艱難
2003年4月,周被『追債人』追得無處躲藏,知道騙局已敗露,決定出逃。為了不連累丈夫和兒子,4月25日,她與丈夫辦理了離婚手續,隨後開始逃亡。2003年11月,王某和何某聯合被騙的十餘人到公安機關報案,警方立案偵查,通緝周春麗。
2004年3月,偵查人員獲知周在北京市,便立即趕赴北京市執行抓捕。然而,此時周已返回哈市。偵查人員追回哈市後,周又聞風而動,突然沒了蹤影。偵查人員隨即對周實施網上通緝。同時,辦案人員獲得一重要線索,逐步掌握了周的行蹤。2004年6月,周從大連潛回哈市,在郊區一間破房裡見到了丈夫和兒子。次日,她又留下『遺書』,再度潛逃。2004年7月21日,警方終於在大連開往哈市的火車上將周抓獲。
200萬贓款僅剩8000元
警方在辦案過程中發現,所有受騙人均是周春麗的新老朋友,這些人的損失十分慘重。
阿城市一個下崗職工許某求周給兒子辦成公務員,掏出9萬元『好處費』給周。現為還債被迫將住房賣掉,一家人無處可歸。有些受騙人事後總結,他們受騙的主因是缺乏與朋友交往中的自我保護意識,考慮朋友的面子,就是發覺犯罪的苗頭卻不向公安機關報案,而是抱著幻想,直到找不到人,錯過抓捕犯罪嫌疑人和追贓的最佳時機,纔幡然悔悟。
周詐騙犯罪所采取的手段,一是謊稱自己是政協委員、人大代表,以眩目的政治頭銜迷惑朋友;二是自稱與某些領導很熟,並與他們的親屬共同做一些領導不便出面做的土地開發、批銷石油等賺錢生意,或自稱後臺有富商支橕著,以巨額的財富誘惑人;三是以『女能人』的身份出現,使朋友相信她是一個辦大事的熱心人,能辦要緊事情:幫朋友的子女進入法院、海關、公安局工作;幫朋友的子女進入重點高中、考上研究生、當兵;幫朋友低價買豪宅等。
周更善於偽裝自己,節假日時,她將朋友全家領到大賓館住幾天,對朋友說這是政協委員的待遇,和朋友共同分享;給朋友的孩子送電腦;到市場買10箱帶魚送朋友品嘗等,熱心和具有親和力的表現,迷惑了許多朋友,直到周被抓獲,一些受騙人還在癡心地等待周幫他們辦大事。
此案偵破後,周交代,她根本不認識省市領導,向辦事人收取巨額的『好處費』都用於放貸、償還先期借款、購買彩票及個人揮霍之用了。周被抓獲時,她向30多人實施詐騙的27起案件所獲得贓款208.9萬元,僅追回了8000元。
案情分析
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支隊長李光分析周詐騙案特點:涉案金額巨大,受騙人眾多,犯罪情節惡劣,社會危害極大。由於受騙人在案發8個月後纔報案,使許多重要證據的收集工作變得困難重重。周在實施犯罪之初便制造了種種為自己開脫罪名的假象;攜款出逃後先後在數個省市隱匿,又給後期審訊和抓捕工作造成困難。
周文化不高,人不出眾,手段也沒有高科技含量,卻屢屢得手,正如她交代,她瞄准處於就業、求學、消費等諸多方面盲目擇機的朋友及親屬,抓住他們喜走捷徑、貪便宜的心理,輕易騙取錢財,而且被人認可。
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政工科科長富麗瓊提醒,目前,公安機關偵破的多起詐騙案,詐騙犯罪嫌疑人文化不高,但騙術很多,大多選在親朋遇難時花言巧語實施騙局,提醒市民增加自我防范意識,警惕身邊的經濟詐騙陷阱。一旦發現受騙立即報警,不要對騙子報有幻想,否則將遭受更大的經濟損失,給破案增加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