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4日電 秋天,由夏入冬的過渡季節,氣候多變,早晚溫差較大,冷熱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外邪乘虛而入,極易讓人生病。這裡所說的『外邪』就是人們習慣稱的『賊風』。
秋季比起夏季,總趨勢是日漸涼爽,故人們喜歡室外活動,每當大汗淋漓時,人們脫衣驅熱,甚至赤膊上陣。此時,全身汗腺孔開泄,外邪就會進入體內。秋天,白晝仍然很熱,有『秋老虎』之說,『秋老虎』雖系夏季炎熱氣溫的繼續,畢竟大勢已去,實際是個『紙老虎』,一到夜晚,就會涼風習習,有些人慣於開窗入睡,或露宿室外,更易受『賊風』侵襲。『賊風』吹在熟睡者的頭面部,翌日清晨易得偏頭痛,甚至發生口眼歪斜流涎;如沒蓋好被子,『賊風』吹在腹部,會引發腹瀉;夜間的『賊風』還會使肌肉處於緊張性收縮狀態,讓人不能充分休息,導致翌日全身酸痛,困乏無力。究其原因,是人在睡眠中各種器官活動減弱,免疫功能降低,細菌、病毒乘虛入侵,而致咽炎、支氣管炎、哮喘、肺炎等病癥。
人們常用『多事之秋』來形容秋日對人身的影響,這其中的很大因素不能不歸罪於『賊風』之害。因此,防范『賊風』侵襲在秋季保健中很重要:一是應根據天氣預報,注意適時增減衣服,入睡蓋被。二是不要過早地脫單換棉。民諺『春捂秋凍』就是由冬入夏和由夏入冬的保健經驗總結。秋季適當地凍一凍,既是抵抗『賊風』的有效措施,也是為寒冬做適應性的准備。但老人、嬰幼兒及患有呼吸系統慢性病的人,則不宜參與『秋凍』行列。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