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9月18日電 特寫:不忘國恥,中秋夜寄情松花江
哈爾濱中秋夜,深情的松花江靜靜地流淌。來自六千裡外成都的許鐵騎抱著父親、抗日英雄許言午的遺像,對著松花江深深地鞠了一躬,心裡默默地呼喊著--父親啊,你看見了嗎?這就是你魂牽夢繞的松花江啊……
許言午是遼寧人,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當天,他同很多東北人一樣不得不踏上漫長的逃亡之旅。許言午一生中兩次在9月18日死裡逃生,參加抗戰後隱姓埋名40年。這位抗日英雄一直希望能有一天再回東北松花江看看,但想不到今年8月23日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
74年後的今天,在舉家團圓的中秋夜,他的兒子許鐵騎終於在『九一八』74周年紀念日來到了松花江畔,了卻了父親多年的心願。
和許鐵騎一道來到松花江畔的還有其他29名參加『「九一八」月圓松花江』活動的成都市民,他們用圖畫、用河燈、用歌聲,紀念『九一八』和中秋節這個具有雙重意義的日子。
晚上7時,一千盞河燈被輕輕放進松花江,『你們的愛國精神值得我們永遠追求』、『我們會更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一個個美好的心願寫滿了河燈。點點燈光,滴滴真情,照亮了靜靜的江水。
四川大學學生謝玲帶著自己親手制作的月餅來了,月餅上分別烤做了『努力創業』、『振興中華』、『國恥不忘』等字樣。成都市實驗小學的學生給哈爾濱的同齡人帶來了由抗日英雄董存瑞、和平時代小女孩與成都錦江構成的紀念圖,用繪畫這種獨特的方式表達她們的愛國熱情。
成都市實驗小學五年級學生楊怡佳說:『以前知道的愛國故事都是從書本上看的、老師講的,沒有特別的感觸。今天親自來到當年的東北抗日前線,來到松花江畔,感受英雄先輩是在怎樣的艱苦條件下保家衛國、堅強不屈,印象更加深刻!』
66歲的老人樂近儒略帶顫抖地從口袋裡捧出一把泥土,輕輕地把它們撒進了松花江,看著泥土慢慢地融入江水,老人的心願也隨著江水被帶向遠方。她對記者說:『我特地從四川帶來一袋泥土,希望它們和東北黑土融合的時候,四川、黑龍江兩省人民,乃至全國人民更緊密地團結在一起,珍惜現在安樂、幸福的生活,繼承先烈的遺志,把國家建設得更好!』
河燈越漂越遠,燭光漸漸稀疏,大家唱起了那首熟悉的歌曲--《松花江上》。『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深情的歌聲,在松花江上空久久回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