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孩子每月僱計時工擦課桌和地板上的灰 誰讓孩子不會勞動了
2005-09-19 08:34:46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史延志 徐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9月19日電 徐女士的兒子今年上小學。開學前,老師問家長:你們是每天來兩名家長打掃教室衛生、還是出錢請計時工來打掃?家長們一致表示請計時工。盡管這筆費用平攤到每個孩子頭上,一人一個月只需交兩三元錢,錢並不多,但是請計時工也不過就是擦一下孩子們的小課桌和教室的地板。難道六七歲的孩子連小課桌都不會擦嗎?又是誰讓現在的孩子不會勞動的呢?

  家長:學校該給孩子足夠的信任

  徐女士說,她至今仍清楚地記得自己小時候老師常說的一句話:要把地刷得『露白茬』。那時候每周學校大掃除,同學們都會從家裡帶來一把小草根刷子,用抹布把課桌椅都擦乾淨後,大家就會把椅子倒扣在課桌上,然後蹲在自己的位置上,用小刷子把自己課桌椅下的那片水泥地面刷出本色,也就是老師所說的『露白茬』。那種勞動沒有哪位同學會覺得累,倒是在掃除結束後看著乾淨整潔的教室有一種成就感。徐女士說,現在的孩子不用再用草根刷子刷地了,因為很多學校的教室裡都鋪上了地板革,是很容易擦乾淨的,六七歲的孩子完全能夠乾好這些活兒,何必非要僱計時工。

  在哈爾濱市某重點小學校園外,每天下午四點多鍾都會出現這一幕:老師把放學的小學生領出來,接孩子的家長立刻圍攏過來。老師有時手舉一塊小黑板,上面寫著當天的家庭作業,有時用麥克風直接告訴家長今天的作業和回家要准備的第二天上學要帶的東西。對此,一位家長不解地說,孩子剛上學,家長來接送無可厚非,但如果每天都由家長來記下家庭作業,而不讓孩子們自己記,孩子什麼時候纔能學會自己記作業,學習能力怎麼能自理呢?!這位家長認為:學校和老師應該給孩子足夠的信任和鍛煉的機會,給學生一段適應的過程,在這段過程中允許學生做錯或做不好,幫助他們糾正,這樣孩子纔能逐漸進步,那句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得從孩子小時開始。

  學校:家長應從小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

  對於家長們的這些看法,學校和老師則有他們的苦衷。小學教師孟老師說,現在的家長都過於注意對孩子智力的培養,重視孩子的學習,關心的是孩子考試分數的高低,因此在學前就讓孩子學很多東西,卻往往忽視了在家應加強對孩子勞動習慣的培養。有些家長不讓孩子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不讓孩子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甚至連家務活都不讓孩子乾,孩子在家裡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許多孩子到學校來後連洗抹布都不會,根本擦不乾淨桌椅和地板,更不要說擦玻璃這樣的活兒了。而且現在的家長也很『矯情』,孩子在學校有一點點的委屈,家長就會找上門來,老師們也很害怕孩子在勞動中受傷,與家長產生爭執,有時不得不采取其他方法。

  學校應是培養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地方,勞動也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市教育局德育辦石處長說,學校教育的課時安排中都有勞動教育課時,有的條件比較好的學校甚至還有自己的勞動教育基地,學校也一直在教育孩子要熱愛勞動、培養孩子的勞動技能,應該說,像徐女士兒子這樣的老師、這樣的做法只是個別現象。但是,也不能否認,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現在大人們提供給孩子的勞動機會要比這一代的家長小時候所得到的勞動鍛煉機會少得多,這其中有生活條件改善了、本身勞動工作量就減少了的原因,但大人們對孩子不勞動的縱容則是主要因素。這一點,學校、老師和家長都有責任,都該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孩子:不是我不乾,是你們不讓我乾

  王女士的兒子今年考上了外地的大學,與那些跟著孩子到學校千叮嚀萬囑咐、百般不放心的家長不同,王女士放心地把孩子送上了火車。她說,兒子的自理能力很強。因為自己在孩子還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就鍛煉孩子自己洗小手絹,後來上小學了,又讓孩子自己洗襪子。即使在高三學習最緊張的一年,兒子都一直是自己洗衣服。王女士說,當初自己這麼做,許多人都認為她這個媽心太硬,甚至連自己的父母也不贊成這個做法,但是她自己堅持了原則。現在大家看到她的兒子這麼出息,也都了解了她的這一番苦心。她說,要讓孩子成長,家長首先要給孩子成長的機會。記者采訪中,許多高中生都表示:不會勞動的責任不在我們,不是我不想乾,而是你們大人不讓我們勞動。

  其實,每個孩子天生都是有勞動願望的,他們願意幫家長乾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兒。如果家長在家裡能夠為孩子提供參加勞動的條件,從而滿足孩子的願望,孩子將來就能夠克服懶惰情緒,成為一個愛勞動的人。遺憾的是,在德、智、體、美、勞各項發展中,絕大部分家長都過分注重『智』的開發,而沒有把德、體、美、特別是勞擺在與『智』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強行剝奪了孩子勞動的機會,導致現在的孩子愛勞動、會勞動的少。有一項調查顯示,在現在的獨生子女中,有69.7%的孩子明確表示從沒做過或很少做飯;63.2%的孩子表示從沒洗過或很少洗衣服;48.1%的孩子表示從沒做過或很少做洗碗、洗菜等簡單家務勞動;38.6%的孩子從沒買過或很少買東西;31%的孩子從沒做過或很少做打掃衛生、整理房間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國兒童平均每天勞動時間為11.32分鍾,遠遠低於美、英、日等國的孩子。

  勞動是一個人成長的必修課,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古語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孩子連起碼的家務勞動都做不了,將來怎麼能做大事?不要說做大事,就連生存的基本技能都難以具備,這恐怕不是家長們的本來意願。王女士說,書本知識固然重要,但作為一個遲早要進入社會、充當一定社會角色的人來說,更重要的是學會做人和自立自強。因此,家長和老師在引導孩子勞動的過程中不要強求孩子乾活的多少與質量,而要重視孩子參與的過程,善於發現孩子在任務執行過程中的閃光點,及時肯定孩子的勞動成果,同時對其失誤要予以耐心細致地糾正,引導孩子學會勞動,並在勞動中培養其責任感。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