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9月19日電 哈爾濱人喜歡郊游,特別是盛夏的松花江、太陽島是每年必游的『常規項目』。而今年,采摘成了初秋的生活享受,舉家來到田間地頭,感受自然的恩賜,享受秋收碩果是何等的美妙!采摘帶給我們的感覺不僅僅是回歸自然的氣息,重要的是那一份真切而原始的收獲。這種收獲在這個季節表現得格外直接、簡單,那就是直接獲取勝利果實,省卻了播種、耕耘、剪枝、護果等無數繁雜的勞動,人們只需要進入果園,伸伸手,勝利果實就來了。雖然這仍要比在攤販、超市中來得艱難些,但可以更真切地擁有成就感,並有著隨意選擇的主動權。
這個夏末初秋,人們將采摘進行到底,從蔬菜到瓜果,每個主題都讓人心動。從摘西瓜、香瓜,到豆角、黃瓜,直至沙果、葡萄五花八門的采摘各有各的滋味,根據自己喜好,選擇適合的去向,將秋天的果實帶回家。
采摘『摘』下的是感覺
金秋九月,豐收的果實壓彎了枝頭,園主們殷切地等待游客的到來,香噴噴的農家飯、純朴幽靜的農家小院,讓久居都市的人們在這裡放飛心情,采摘健康,享受自然的樂趣。
一頭紮進果林,大口呼吸著那滿園的果香,扯下墜滿枝頭的新鮮果實,小心地把果子放到籃裡,性急的乾脆把那新鮮欲滴的果子塞進嘴裡大快朵頤……這是哈爾濱市群力鄉一家生態休閑度假村推出采摘游的一幕,這個場景在哈爾濱市的許多果園裡,已經成為了最普通的畫面。
據了解,近年來哈爾濱市的觀光采摘游方興未艾,各種采摘活動精彩分呈,到西瓜地裡摘瓜,到農業生態園裡采摘應季蔬菜,到果園裡收獲滿枝的碩果,不僅使產地車水馬龍,也給主人帶來了新的經濟效益。吃農家飯、住農家屋、看農家景、摘農家果,已成為旅游的新熱點。依托青山綠水、稻田水塘、桑林果園、山坳水庫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開發出的園林植物觀賞、農耕文化、水果采摘、農家餐飲、垂釣娛樂等旅游活動,成為都市人近郊旅游的新路線。
雙休日往返於城市與農村之間,體驗原汁原味的田園風光,吃上一口日思夜想的農家菜,對於過慣了繁忙的城市生活的都市人來說是難得的好滋味,入夏以來,哈爾濱市多處農業游景點賓客盈門。『藍天綠水,如詩如畫,滿園林果,花開飄香,這是來自廣東的游客張明修在游過哈爾濱市的農藝園後的心境,他說,到鄉間走一走,就會甩掉一身的疲憊,哪怕在一大片地裡只摘到一個紅柿子,也會樂得像孩子一般,這就是到農村來要找的感覺。
據了解,黑龍江省各大旅行社今年接待『農業游』的游客大大多於往年。一家旅行社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集吃、住、行為一體的『綠色農業觀光游』特別火爆,幾乎每天都有這樣的團組出發,參游人數達50多人。由於『農業游』所獨具的魅力,許多旅游愛好者也參與其中,特別是一些家長用心良苦,讓長時間生活在城市裡『五谷不分』的孩子到農村走一遭、開眼界、受教育,讓采摘成了增長見聞的課堂。
采摘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是旅游搞活了我的果園。』哈爾濱市群利鄉一家旅游觀光園園主滕先生說,他剛建這個以沙果、苹果為主的大果園時,沒有去想太多的生意出路。他認為,有小販子來拿貨就行。由於哈爾濱的氣候比較滯後,小販子在他這兒取走的貨,要麼不及時,要麼量較小。這時候有人建議他走旅游觀光這條路,借旅游這塊跳板激活『果園經濟』。於是,他把自己的果園逐漸打造成了一個較有檔次的旅游觀賞園。每年7月至9月,他與哈爾濱市許多旅行社主動接洽,將住宿、美食與采摘結合在一起,讓旅行社的團隊游客感受到采摘的樂趣。許多市民也陸續來到這裡采摘果蔬,樂得老滕合不攏嘴。他說,每年的收成,主要在旅游團隊上,小商小販采貨只佔1/3。從收入上看,一年比一年賺得多,旅游采摘這條路,他是走定了。
類似藤先生的經歷也出現在哈爾濱市許多周邊的果農身上,哈爾濱市各郊區的果農紛紛調整自己的種植結構,主打采摘經濟牌,吸引更多的游客來到自己的果園,促進水果的經濟增值,火熱的旅游市場,也拉動了『采摘旅游經濟』。
采摘旅游需要個性化市場
最近,在哈爾濱市近郊農村舉行的葡萄采摘節和李子節裡,市民不但可以親手采摘品嘗瓜果,還可以感受農家小院生活、享受秀美田園風光。『遠看像水庫,近看像瀑布,走近原來是一片塑料布』,從這句玩笑話中,我們可以看出松北區萬寶鎮葡萄王國的壯觀,在為期兩個多月的時間裡,游客可以親手采摘27個品種的世界名品葡萄,品嘗農家自釀的葡萄美酒。
無公害李子一直是道外區團結鎮石人溝村的特產,去年他們將李子注冊成『石人溝』品牌,在正在舉行的第二屆李子節上,市民同樣可以親手采摘,體驗另一番田園風情。同時,哈爾濱市近郊的農民也打起了旅游采摘牌,他們選擇交通便利的村口、路邊種植特色果蔬吸引城市人來這裡采摘,采摘旅游已經開始昇溫。
據市旅游局有關方面介紹,采摘游這種老少咸宜,適合舉家出游的方式,自去年起,在哈爾濱市漸漸昇溫。旅游部門把采摘游作為夏季旅游市場的重點,不僅解決了季節性水果的銷售問題,又激發了游客的興致,讓旅游向農村的田園風光和生產場景拓展。同時采摘游的嶄露頭角,也說明當前人們對旅游的個性化要求越來越高。
如今,游客出游的目的不再光是采摘與品嘗,而是希望更自由、獨立的形式。如何讓采摘游永不過時呢?一家休閑度假村的負責人表示,以往以采摘為主題的旅游,內容太單調,現在人們更熱衷於休閑游,『因此,農場果園裡的度假休閑應當放在首位』,他的度假村增加了吃農家菜、垂釣等其他參與性活動,讓游客有一個全方位的新感覺。
當然,適合駕車出行的采摘游,為當前熱衷於自駕游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個性化服務。但嘗鮮後的游客已不再滿足單一的采摘形式,他們更希望在大自然中得到更好的放松,比如根據各自需要,參加其他的休閑活動。哈爾濱市的許多農業園已經意識到了市場的變化,不斷地加大投入,以苹果、桃子等水果為載體,整合周邊旅游資源,把農業和旅游、文化和休閑有機結合,推出的『葡萄節』、『李子節』正說明了這一點。品新鮮水果,看美景,以旅促農,農旅結合,不僅拓展了休閑旅游區、生態休閑山莊等景區的接待空間,而且,幫助農民增加了果蔬的附加值,推動鄉村旅游業態的發展,實現農業、旅游雙豐收。
當然,要把農業、休閑旅游產業做起來,並且做大、做強,還需要管理方在開發休閑、觀光游農業基地時,請專家規劃設計,用戰略性的眼光來發展特色農業,為旅游打下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