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9月19日電 公辦幼兒園辦收費『特色班』現在已經呈蔓延趨勢,幼兒園這種做法到底對不對呢?教育專家認為,提倡兒童早期智力開發本身沒有問題,但兒童早期智力開發是門科學,目前哈市高質量的幼兒教師很少,盲目開設『特色班』,有可能將兒童早期智力開發引入歧途,不利於兒童身心健康的發展。
黑大教育學博士、副教授李芳認為,兒童的早期教育和智力開發很重要,幼兒園辦一些符合兒童年齡特點的『特色班』是符合兒童早期教育的需要,但幼兒園的師資問題讓人很擔懮。有一個孩子在幼兒園學了幾年英語回家還不會說,英語作業還要由家長來代替完成,這說明有部分幼兒園的英語『特色班』老師不懂兒童的早期教育,兒童英語只是培養孩子的口語,讓孩子會說,對外語感興趣,而不是教孩子去學字母,背單詞。李芳說,現在很多幼師的知識水平和文化底蘊都比較欠缺,高水平的教師又不願意去從事幼教工作,導致幼兒園教育整體水平不高。在這種背景下,有些『特色班』就會辦走樣。幼兒園迎合家長辦『特色班』的要求,在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辦『特色班』,如果幼師傳授的知識不准確或錯誤,孩子就會先入為主,以後很難糾正。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陸士楨在談到幼兒園的『特色班』學習時認為,有部分幼兒園的『特色班』實際是以傳授知識為主,開始向小學教育發展,這不符合兒童生理和心理特征。陸士楨說,幼兒園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如果對幼兒的生理和心理把握不准,強調知識傳授,不但淡化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反而讓孩子害怕學習,使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家長不想讓孩子輸在幼兒的起跑線上,但不當的方法有可能適得其反。
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學前教育研究室谷立芳認為,幼兒園的『特色班』教育表面上看是向小學教育靠攏,讓孩子早起步、早領先,實際是一種違背幼兒自身發展規律的拔苗之舉。她認為兒童的發展必須在適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礎上,進行適時訓練,不能隨意逾越其認知發展階段。兒童最初的學習方式幾乎可以用一個字概括,那就是玩,玩童纔是健康兒童。幼兒園要教育幼兒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使其能一生持續地學習、有質量地生活。
一位小學校長認為,違反兒童特點的幼兒『特色班』有不少危害。3歲前是兒童訓練口語的關鍵期,如果被英語、算術過多地擠佔了,會阻礙孩子的全面發展,對小學正常教學也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