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老影人哈爾濱聚首談今憶舊
2005-09-20 13:29:37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吳海鷗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20日電 在中國電影百年百首金曲演唱會在哈錄制的契機下,日前,王曉棠、秦怡、於洋、田華、謝芳、陶玉玲、梁音、黃婉秋等四十多位老藝術家齊聚哈爾濱。19日,記者趕到了晚會的彩排現場,由於老藝術家們當天的時間特別緊張,記者對他們的采訪也只能在見縫插針中進行。在接受采訪過程中,老藝術家們聊起了他們奉獻了一生的電影事業,也聊起了與哈爾濱的情緣。

  謝鐵驪:心始終放在電影上

  在中國導演界,中國電影家協會名譽主席謝鐵驪的名字可是如雷貫耳。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他的《暴風驟雨》、《早春二月》、《海霞》等作品就讓他擁有一大堆『粉絲』。19日晚,記者采訪了他。雖說已是80歲的老人了,但是在與記者的交談中,他還透露出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的信心。

  從獨立執導的第一部影片算起,謝導已經拍攝了30多部電影。直到1999年拍完《聊齋·席方平》後纔基本處於退休狀態。但是人退休,心並沒有退休,謝導表示他的一顆心還是始終放在電影上。『我平時在家主要是看點中篇小說,就是為了尋找合適的電影劇本。如果劇本寫出來後大家覺得不錯,又能找到投資,我還會回到導演一線,如果精力不夠的話,也可以請一兩個執行導演來共同完成。』

  談起去年國產電影產量超過200部,謝導感到很高興,『我認為這是個好現象,說明有人投資中國電影了,而且有數量電影的質量纔能慢慢提高。不過,現在的中國電影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有媚俗傾向。我認為好電影不應只是讓人們高興一下,它還應有思想底蘊,給人以啟發。』本報記者吳海鷗

  於藍:哈爾濱是我故鄉

  曾主演《龍須溝》、《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等影片的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是哈爾濱人,雖然已經是85歲高齡,但是聽說在家鄉舉行中國電影百年百首金曲演唱會,於藍還是不顧家人勸阻趕來。19日晚,於藍接受了記者的采訪。85歲的於藍白發蒼蒼,精神奕奕,言談中卻有一種豁達、淡定的情懷,始終與其光彩照人的人生相輝映。

  談起哈爾濱,於藍說:『我是10歲離開哈爾濱的,之前我就在第16小學讀書。在我的印象中,哈爾濱有一種特殊的異域風情,松花江上可以滑冰,太陽島令人向往。不過前幾年我回到哈爾濱,發現原有的城市特色也不鮮明了,挺遺憾的。事實上,哈爾濱正因為有特殊的文化存在,纔有了「音樂之城」的美名。』

  於藍說,她非常願意回到故鄉。她說:『電影歌曲對我們來說,是對生活的一種記憶。聽著《畢業歌》、《大路》和《義勇軍進行曲》,在不知不覺中,我們成長了,歷史也走過來了。黑龍江電視臺參與並選出的百部金曲,確實都是喜聞樂見,易於流傳,大家願意聽的。哪像現在一些歌曲,別人一聽就煩了。』本報記者吳海鷗

  田華:向哈爾濱影迷問好

  在此次來哈的四十多位老藝術家裡,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田華是觀眾比較熟悉的一位,除了因為她在電影《白毛女》中扮演的『喜兒』眾人皆知外,她的代表作還有《黨的女兒》、《白求恩大夫》、《秘密圖紙》等影片。19日晚,記者采訪了她。

  雖然已經77歲了,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田華還像《黨的女兒》中那樣一臉激情。她說:『每一部電影作品,音樂都是很重要的,它把人的情緒、把影片的內容展現給觀眾,是最能引起共鳴的。例如一提到《黨的女兒》,就會想起《唱支山歌給黨聽》;一提到《白毛女》,就會想起「紅頭繩」。而一想到這些歌,就讓人回憶起影片代表的那個時代。』

  雖然現在參加的公眾活動比較多,時間安排得也特別緊,但田華稱自己再忙也會來哈參加中國電影百首金曲演唱會,『作為電影演員,我主演的影片《白毛女》的插曲《北風吹》能入選,我感覺很光榮,所以來哈更是責無旁貸。』

  此外,田華表示也希望通過本報問候哈爾濱的戰友們、朋友們、親人,希望家庭幸福、身體健康。本報記者吳海鷗

  王心剛:曾經的『第一紅色小生』

  『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曾是電影觀眾們的口頭禪,由此可見,王心剛在影迷心中的地位。日前,很久沒在媒體面前露面的王心剛也受邀來哈參加中國電影百年百首金曲演唱會。19日晚,記者采訪了他。

  憑借在電影《紅色娘子軍》中飾演的『洪常青』,王心剛確立了『第一紅色小生』的位置,而之後憑借在《永不消逝的電波》、《野火春風斗古城》、《海鷹》、《傷逝》等影片中飾演的一個又一個完美的中國軍人形象,王心剛『第一軍人』的地位至今無人逾越。不過談起這些『英雄史』,王心剛說:『那都是過去的事了,不過我到現在還很感謝影迷們對我的支持,可以說,沒有他們的支持,我不會當一輩子的電影人。』

  對於此次舉行的中國電影百年百首金曲演唱會,王心剛也表示自己舉雙手歡迎:『一部影片能得到觀眾的喜愛,除了演員的盡心表演外,片中插曲的作用也不容忽視,這些歌曲在當年可是許多人張口就能唱的,相信今天再唱這些歌,也會勾起包括我在內許多人的美好回憶。』本報記者吳海鷗

  於洋:只要身體允許,我還演

  也許是因為著名表演藝術家於洋在電影《英雄虎膽》、《青春之歌》中塑造的多是剛毅、沈穩的角色,許多影迷都認為銀幕下的於洋也是不怒自威。可是當19日記者近距離接觸於洋時,卻發現他很好相處。當有影迷站在他旁邊想合影卻半天不敢開口時,反倒是於洋主動說:『是想跟我合影嗎,可以呀!』一句話就拉近了影迷和他的距離。

  雖然已經七十多歲了,於洋的身影仍然經常出現在銀屏上。『只要身體允許,角色合適,我就演。只要我身體還不錯,沒這樣、那樣的毛病,我願意繼續演下去。』於洋說,現在他心中還特別想找一個這樣的角色演,『我很想演一個表現幾代人之間在觀念差異中不斷調節融合的片子。幾十年來,我們的社會發展得很快,人們的觀念隨著時代的進步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老年人思想變化很有意思,我就有很多體會。』

  在影壇耕耘了幾十年,於洋拍出了多部經典影片,也有許多的心得。現在,他也很想把這些心得和經驗告訴大家,『電影出版社要給我出一本書,寫我一生的經歷,與大家交流交流。』本報記者吳海鷗

  單秀榮:二十年後再來哈爾濱

  提起單秀榮這個名字,可能一些年輕人會感到陌生,不過提起由她演唱的電影《歸心似箭》的插曲《雁南飛》,相信所有人都會恍然大悟:是她呀!19日,出現在彩排現場的她依然神采奕奕,接受采訪時語速也比其他藝術家快得多。

  單秀榮是中國歌劇舞劇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先後為《歸心似箭》等五十多部電影、電視劇配唱主題歌和插曲。不過在接受采訪時,單秀榮首先談起了她和哈爾濱的情緣,『1985年的夏天,我參加全國第一屆的聲樂比賽時,就來過哈爾濱,那時候我就感覺哈爾濱很漂亮,如今20年後能夠再次有機會來哈爾濱,我特別高興。』

  如今,單秀榮稱自己一直忙著教學和演出,『我現在在中央音樂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工作,負責教聲樂,我現在的任務就是培養音樂教育人纔。讓我感到驕傲的是,我的很多學生在音樂戰線上都是很優秀的工作者。』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