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1日電 記者從黑龍江省法制辦獲悉,由於興凱湖地區人口逐漸增多,人為的活動使濕地面積縮小,生態環境狀況惡化,野生動植物種類和數量不斷地減少,黑龍江省有關部門正在著手出臺法律來保護興凱湖。
據介紹,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三江平原東南部的中俄邊境上,面積222488公頃,是三江平原濕地類型最多、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水域廣闊,河流縱橫,沼澤密布,森林繁茂,形成了復雜穩定的生態系統,蘊育了豐富的多樣性生物,與同緯度的歐洲、亞洲其他地方相比,興凱湖區域珍稀、特有物種的種類和數量都居於前列。據初步統計,興凱湖有高等植物690多種,國家級珍稀瀕危植物10種。興凱湖最具特色的生物資源是鳥類,它是大量候鳥南北遷徙的停歇地、覓食地,每年從興凱湖遷徙的候鳥超過兩百萬只,僅興凱湖東部的不凍水面湖口處春季遷徙量就有50萬只。每逢春暖花開之際,許多很難見到的珍稀鳥類不約而同地聚集到興凱湖,停息在微波蕩漾的湖水旁邊,玩耍嬉戲,這一美景讓人留連忘返、樂不思蜀。興凱湖現有鳥類230種,國家重點保護鳥類48種,其中丹頂鶴、東方白鶴、中華秋沙鴨等8種為國家一級保護鳥類,41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早在1971年,《拉姆薩爾公約》就明確指出:興凱湖是『主要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
然而近些年來,興凱湖陷入了被破壞的險境。據省政府一位曾經考察過的興凱湖自然保護區狀況的官員介紹,許多人大代表紛紛呼吁保護q區立法。今年4月,省政府派出專人組成考察團到深入到當地調研,結果讓人擔懮。200多條漁船在湖面上捕魚,還有數十只『黑戶』漁船也加入到捕魚大軍中,這肆無忌憚的捕欲行為將會導致魚種滅絕,水質下降。調研時還發現,除了保護區遭受著破壞外,當地的管理機構和方式也暴露出弊端。由於保護區濕地面積大,當地管理部門管理能力不高,人員不足,基礎設施設備差,缺少科研與檢測體系,因此日常管護、科研等工作只能維持在初等的低水平狀態。同時,保護區內設有四家農場、密山市基層政府等機構,這些部門互相不協調,利益衝突嚴重,這都危害並阻礙了興凱湖保護區的發展。
黑龍江省政府法制辦一位負責人說,他們針對保護區內存在的狀況,正在制定相應的法律規定。這部法規主要強調了百姓保護的義務、政府加大投資保護力度,同時增加管理部門的行政管理權和處罰權。目前,這部法律正在修改完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