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哈爾濱市6年30餘處革命舊址被毀 歷史遺跡在風雨中飄搖
2005-09-21 13:18:42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時繼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21日電哈爾濱市黨史研究會副秘書長張福山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哈爾濱的革命活動舊址有73處,其中已有一半舊址在地面上消失了,只是以照片資料等形式『立此存照』。它們大部分是在近6年來的經濟建設和城市改造中被人為破壞的,這其中也包括一些被掛上保護建築牌的。

  哈爾濱市僅存的一處劉少奇同志革命活動舊址被湮沒在棚戶區報道後,引起市民強烈反響,不少讀者想進一步了解相關信息。為此,記者走訪了哈市一些相關部門和學者,結果發現,和劉少奇同志故居一樣命運的革命活動舊址不在少數:哈市有50%多的革命活動舊址被破壞而消失了;而剩下的另一半保護形勢也不容樂觀。

  生活報報道,日前記者找到了哈市黨史研究會副秘書長張福山,提到河廣街1號劉少奇同志革命活動舊址的保護工作,老先生來了精神。為了保護哈市革命舊址,他和很多文保工作者付出了很多心血。他和幾位學者共同編寫了《三十六棚———哈爾濱車輛工廠史》,三十六棚就是哈市工人運動的發源地,當年就有劉少奇同志領導中東鐵路工人進行革命活動的身影。

  張老先生說,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他騎著自行車背著相機走遍了哈爾濱的大街小巷,經過近10年的調查終於在1995年編著出版了《哈爾濱革命舊址史話》,錄入了哈市68處革命舊址。2001年該書再次出版時,統計的革命活動舊址增至73處,其中已有一半舊址在地面上消失了,只是以照片資料等形式『立此存照』。它們大部分是在近6年來的經濟建設和城市改造中被人為破壞的,這其中也包括一些被掛上保護建築牌的。

  現今,哈市現存的革命活動舊址只剩不到四十處。張老先生說,這種現狀讓幾代文保工作者很寒心。雖然舊址保護工作涉及很多部門和一些實際困難,但是如果重視文化傳承,作為文化名城的哈爾濱不應該拋棄這些珍貴的歷史遺跡,不能看著這些不可復制的景觀在風雨中飄搖。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