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認識不足『絆』住社區衛生服務
2005-09-22 15:34:00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蘆偉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22日電 日前,劉女士的8歲女兒發燒,她帶著女兒來到牡丹江市一家大醫院兒科就診,掛號、候診、交費、取藥,耗費了劉女士整整一上午的時間。一點小病,劉女士為何不就近到社區醫院就診呢?

  記者采訪了解到,牡丹江市一院、二院、中醫院、婦產兒童醫院等大醫院,每家醫院熱門科室一天能看七八十名病人。據介紹,市中醫院兒科每日門診量常在170至180人次,幾位專家的日診量高達60至70人次,一名專家僅一上午就要看40多名病人。

  病人願意來,醫院收入高,無論對醫院還是對醫生來說都應該是件好事。可實際上,病人過多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醫療服務的折扣。記者常聽患者抱怨大醫院看病掛號、候診、交費、取藥等程序耗費時間太長,醫生看病時間卻很短,感覺很不值。許多醫生也抱怨,70%%的病人都是感冒、發燒、腸胃炎這樣的小病、常見病,根本沒有必要非得到大醫院排隊來看。專家門診主要針對疑難雜癥,讓專家診治普通的傷風感冒實在是一種資源浪費。

  如何讓市民看病既方便又便宜呢?從2004年5月開始,牡市出現了社區衛生服務,大醫院上水平發展高精技術,治療疑難病癥;社區衛生服務負責常見病、多發病和診斷明確的慢性病,引導該市衛生資源的利用逐步走向合理。

  但這項分工目前卻很難真正實施到位,這其中原因很多。首先,牡市社區服務還屬於起步階段,許多市民對其還不了解;其次,社區醫院醫療水平亟待提高,社區醫療隊伍需要素質再教育。記者采訪發現,超過半數的市民對社區醫院的醫療水平心存疑慮。

  據牡市衛生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充分利用社區衛生資源,讓患者信任社區醫療,實行醫院、社區雙向轉診並擴大大醫院與社區醫院的合作關系非常重要。大醫院的醫生可以定期到社區醫院會診,有組織地開展義務門診,幫助基層提高業務水平;社區服務人員也要不斷進修,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在遇到重癥病人時能夠及時鑒別,對專科病人施行更准確的轉診。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