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濕地大荒探親邊境農業游並進 踏上墾區新旅途
2005-09-23 09:08:2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許躍兵 金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23日電 黑龍江墾區最大的旅游資源是生態。不久前,日本一名旅游專家太平源三到墾區考察後感慨地這樣說。然而,從記者的調查來看,墾區旅游開發不盡人意。每年接待量僅70餘萬人次,收入2400餘萬元。

  五大因素掣肘墾區旅游

  交通不便,是發展旅游的一大障礙

  興凱湖農場黨委書記杜崇山感慨頗深:『十幾公裡的興凱湖黃金湖岸,湖水漣漣,細沙漫漫,可是從湖外通往旅游區的20多公裡湖崗路十分難行,晴天是揚灰路,雨天汽車走不了。不少游人看到這條道就沒了興致。』

  距離哈爾濱市200多公裡的綏棱農場金斗灣漂流旅游區。盡管這裡漂流的條件好,但面對高低不平的鄉間路,一些旅行社還是取消了計劃。

  以上兩個旅游區在墾區旅游中還算是開發好的,更多的現狀是,大多數農場都分布在十分偏遠的地區,距大中城市相對較遠,交通問題一時還難以解決。

  基礎設施差,讓旅行社退避三捨

  以住宿為例,墾區旅游景點中沒有星級賓館。今年8月,一旅游景點千辛萬苦地通過旅行社招來一批外地游客,玩了一天,晚上想找一個像樣一點的房間都沒有,最後只能在鐵床、草床墊子、沒有衛生間的四人房間裡過了一宿。臨走時,旅行社的導游說,你們這樣的條件,我們怎麼敢再帶客人來。

  游樂設施落後、游樂項目單調

  像興凱湖農場十二作業區的湖崗沙灘,每到夏季,只能游泳、吃魚,沒有其它游樂項目。八五九農場的東安鎮在迷人的烏蘇裡江畔,可是除了吃一頓江魚,坐船游江之外,幾乎沒有可玩的。全墾區甚至連一艘游船也沒有。

  缺少鄉土文化和景觀

  記者多次到過當壁鎮、東安鎮、興凱湖等景區,在那裡很少看到鄉土文化的表演,以及鄉土文化活動。此外,記者看不到墾區旅游產品,能見到的都是『俄羅斯產品』以及一些南方產的小工藝品。

  缺乏市場運作

  墾區大多數農場都沒有管理旅游業的專門機構。有一個農場旅游業先後由制米廠、政研室、招待所等好幾個部門管理,掙錢時誰都可以管,遇低谷時又成了『三不管』。建三江、牡丹江、綏化等農墾分局,雖然設立了旅游局,也是幾個部門合署辦公,墾區的旅游業基本是企業自發行為。墾區只有大小6家旅行社,滿足不了旅游業發展要求。

  在不少景區,都沒有導游服務。由於缺少旅游管理及導游專業人纔,一些單位的旅游業沒有一個長遠的發展計劃,不少景區管理混亂,惡性競爭,重復建設。而許多慕名到墾區來的游客,由於沒有導游服務,在景區裡只能觀其貌而不知其詳,很難了解景區的真正內涵。亟待造血:酒香也怕巷子深

  墾區旅游發展為何如此緩慢?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不少農場領導不願在旅游產業上投入,認為農場沒有直接受益。而事實上,旅游業的發展會促進農場經濟的發展。

  興凱湖畔的當壁鎮二十年前還是個小漁村,一些人來這裡只是為了吃湖魚。1985年,原八五一○農場二分場領導把打魚隊的隊部改成招待所,並於1986年組成了旅游公司,當年就接待游人兩萬多人。1999年至2000年,農場把旅游業當成興場戰略來抓,先後聘請了哈爾濱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和北京大學的專家進行了長短期規劃。王震將軍紀念館、國門的建設,當壁鎮迎來了第二次發展機遇……到目前,旅游區年接待30萬人次,年收入達1000多萬元。農場每年旅游業的直接收入也達幾百萬元。

  世界旅游專業人士曾作過調查,旅游的宣傳回報是300%。江蘇的周莊,曾是一個無名古鎮,這幾年來,通過在媒體上的宣傳,游客量年年激增。

  綏棱農場開發金斗灣漂流旅游後,起初,游人以當地人為主。2004年,經營者准備到大慶吸引游客,不少人認為,大慶離這裡遠,這件事不可能。經營者最終投入5萬多元進行宣傳,結果成效顯著。去年,來自大慶的游客就達1.5萬人。綏棱農場旅游局長田泉波感慨地說:『加大宣傳力度,無疑是墾區旅游發展的新造血機能。酒香也怕巷子深,宣傳應該跟上。』

  五游帶頭啟動墾區新經濟

  生態資源帶動濕地游

  八五六農場有23萬畝原始濕地和草原,12萬畝原始林地。許多地方仍保持著原始自然狀態。農場闢建了青山旅游景區,配套建起了長達一千米的三級臺階式旅游熱線。在青山水庫景區,2.4萬畝水庫沿線建起了綠色水稻觀光區、原始濕地林地觀光區、版畫根雕展覽區、生態園觀光區、荷花觀賞區、垂釣區、游樂場、特色餐飲、特色養殖種植等20個旅游休閑景點。

  墾區還有一些非常獨特的自然景觀,如勝利農場的喀爾?山景區、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撓力河等一批省級、地市級自然保護區,在這裡游人可以看到原始的風貌、碧藍的天空和成群的珍禽。

  名人資源帶動大荒游

  墾區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背景,如丁鈴、聶紺弩等一批文化名人曾在墾區生活和工作過,留下了珍貴的文物。墾區內還有王震將軍陵園、趙尚志烈士陵園、北大荒博物館等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蜚聲國內外的北大荒版畫,也是中國美術史上的一支奇葩。就此可推出名人文化遺產游、北大荒版畫創作游、北大荒荒情游等旅游項目,吸引大批文化與創作人群到墾區旅游。

  知青資源帶動『探親』游

  墾區當年曾接受北京、天津、上海、杭州、溫州和省內知青54萬人。他們在北大荒這片黑土地上奉獻了青春年華,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現在這些知青依然眷戀第二故鄉,他們中的一些人每年都帶著子女來墾區『探親』。這也是我們開發旅游的非常好的資源。可以精心編制好旅游線路,到京、津、滬等大城市進行全面促銷,推出知青故地游、知青後代到北大荒鍛煉等旅游項目,既拉近了知青與北大荒的感情,又促進了墾區旅游業的發展。

  以境外游帶動邊境游

  墾區有38個農場與俄羅斯臨近,可以利用獨特的邊境地理優勢,利用與名山、同江、吉祥、黑河、綏芬河等口岸臨近的優勢開發出境游,界江、界河游等,如建三江分局的邊境農場就可以開發東方第一哨、游覽烏蘇裡江風光、俄羅斯民俗風情游等項目。還可以利用墾區在俄開發的近百萬畝土地的優勢開發赴俄民俗民情體驗游。

  以農業體驗游帶動大旅游

  墾區一些景區現在也在開發農業觀光體驗旅游,如當壁鎮旅游區就建起了農業示范帶,種上日本圓蔥,還建起了梅花鹿觀光基地,一些城市的游人在觀光興凱湖風光時,還可以體驗一下純農業種植和養殖生活。墾區有全國少有的大農業、大機械,這對南方的旅客來說也都是十分新鮮的,他們可以在這裡體驗一下開大馬力拖拉機的生活,體驗一下做一個現代農民的感覺。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