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4日電2004年以來,黑龍江省嘗試將農業科研單位與各縣市『捆綁』起來實施農業科技合作共建,有效地促進了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在首批實施科技合作共建的青岡縣,去年糧食總產、農民人均收入分別比上年增長了35%和68%。作為我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黑龍江省農業科技實力雄厚。但因多種原因,科研成果一度與農業生產實踐脫節,許多縣份農業生產水平徘徊不前,一般性的資金投入已難以解決根本問題。為挖掘增產增收的潛力,黑龍江省決定從科技這一『源頭』入手,指定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與省內10個經濟實力較弱的縣實施農業科技合作共建。
為使科技合作共建落到實處,黑龍江省向10個縣各選派了一名科技副縣長。黑龍江省農科院則在10個縣各建起一處標准化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和農業科技『專家大院』,把300多名科技人員固定在這裡,為當地農民提供科技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農民對科技的渴求,取得了推廣先進農業技術和農民增產增收的『雙贏』效果。
針對幫扶縣的經濟特點和發展潛力,黑龍江省農科院為各縣確定了蔬菜出口基地、優質專用糧食產業化基地、經濟作物產業化項目、數字化農業等88個科技幫扶項目,從根本上為各縣的經濟發展和農民致富找到了門路。據初步統計,一年來這些項目累計實施面積20萬畝,輻射帶動面積150多萬畝,項目區畝均增收達70多元。
鑒於農業科技合作共建效果明顯,黑龍江省決定從今年起把實施科技幫扶縣的數量由目前的10個增加至35個,幫扶單位由省農科院1家擴大到9家。同時,從明年開始將全省各縣市全部納入科技幫扶的范圍,通過開展科技合作共建加速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促進先進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和普及率,進一步提昇全省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