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另類』老同學聚會
2005-09-25 01:47:08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24日電 回到老教室上堂課

  11日9時45分,記者來到了位於哈市道裡區地段街上的某小學。18年前的7月,這裡的一間教室裡,走出41名學生。今天,有22名『學生』將在他們曾經念過書的老教室內舉行一次別開生面的聚會。

   由於是周日,學生都放假,校園內空空蕩蕩的,在護校校工的指引下,記者在教學樓三樓的一間教室內找到了參加聚會的人。據本次聚會的組織者32歲的市民張先生介紹,現在所在的教室就是他們在讀小學一至三年級時所使用的教室。

   10時,隨著一聲『老師來了!』本來在教室內三三兩兩聊天的男士、女士們立刻找座位坐好,低矮狹窄、專為小學生設計的桌椅在這些成年人的重壓下發出了『吱吱』的『抗議聲』。大家剛剛坐好,從門外走進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年近七旬的張老師。張老師走到講臺前將手中的教具放好以後,轉身面向她從前的學生。隨著張先生的口令:『立!』22名『學生』集體起立,其中幾位因為體型較胖,站起時還將凳子帶倒了,但是沒有人笑話他們,他們全體目視著張老師,用洪亮的聲音一起喊出了那久違的三個字——『老師好!』隨著喊聲,所有人都給老師深鞠一躬。此時,張老師的眼睛裡滿含著激動的淚花,用顫抖的聲音回答說:『同學們好!同學們好!』在所有人再次坐定以後,張老師穩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緒,開始講課:『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漢語拼音,請大家跟我一起念:啊、波……』此時,坐在課桌前的『小學生』們也開始進入狀態,在老師的帶領下重新學起多年前曾經學過的課程……在整整45分鍾的時間裡,老師教得認真,學生學得入神…… 事後,組織者張先生告訴記者,本次聚會是他們所有同學聚會中來人最多的一次。

   『我們在畢業以後也組織過很多次的聚會,每次都是聚在一起吃吃喝喝,內容很單調。慢慢的大家開始厭煩了,再加上現在每個人的身份地位都不同,有些人有優越感,而有些人有自卑感,所以參加的人也越來越少了。』張先生說,『後來,我想出了這個點子,就想試試看,讓大家放下自己的身份,重溫兒時上學的感覺,沒想到在兩星期前我一召集,除了移居國外和因意外去世的人以外,剩下的幾乎都來了,就連在外地定居的同學聽說以後也專程趕來參加。』

  在操場上做游戲

  相比之下,張先生他們的老同學聚會還算保守一些,他們畢竟是在教室內進行的,而28歲的王雷組織的小學同學聚會就要張狂得多。13日,記者有幸參加了他們的聚會。

   13日18時,記者趕到哈市南崗區某小學的操場。此時在操場上已經有十幾位年齡都在二十八九歲的年輕人等候在這裡了。記者在人群中找到了王雷。據他介紹,操場上的年輕人都是他的小學同學,他們就是從這個學校畢業的。『活動18時就應該開始了,但因為堵車,有六個人還沒到,等他們一到就可以開始了。』王雷說。

   18時23分,遲到的人陸續到齊了。王雷宣布活動開始,他指揮大家在操場的中央圍成一個圈,用猜拳的方式選出一名輸家並給他一條手絹,讓他當『猴』,然後大家原地蹲下,一起拍手唱起了『丟手絹』的童謠,隨著『丟、丟、丟手絹……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後面,大家不要告訴他……』的歌聲,當『猴』的男青年拿著手絹在其他人的身後走來走去,當他走到一名女青年的身後,輕輕地將手絹向地上一扔,然後撒腿就跑,那名女青年似乎意識到什麼,忙扭身撿起手絹起身向那名男青年追去……別人則哄堂大笑,一時間笑聲、喊聲充斥著整個校園。聞聲而來的一些市民站在校外,通過柵欄好奇地看著他們,紛紛猜測這些年輕人是在乾什麼,而王雷他們毫不在意市民的旁觀,繼續和同學們玩著本應屬於兒童的游戲……

   事後,王雷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說,他組織這個聚會的想法是在一次同學聚會以後產生的。『那次聚會整體的氣氛還是不錯的,但是由於同學畢業後所從事的工作不同、所處的地位不一樣,所以在聚會時難免會產生一些小矛盾,給本應歡樂的氣氛蒙上一些小陰影。』王雷說,『所以我就想出了這個辦法,使同學們放下身份和地位,讓他們滿腦子裡想的都是遺失很久的童趣,更好地增進了我們之間的友情。』

  消除了尊卑差距值得提倡

  黑龍江省社科院研究員董鴻揚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很多人眼中,同學聚會不僅可以聯絡感情、加深友誼,還是很多人期待的一種放松形式。同學聚會,同窗情深,本該是人間最純潔的感情交流,但漸漸被世俗銅臭味侵染的這種聚會早已喪失了它的本意。很多都變成了一種交易,變成了互相攀比的聚會,讓人感到厭煩。『而像這種懷舊的聚會,恰恰另闢了蹊徑。為越來越俗的同學聚會開闢了一條新道路。』董鴻揚說,『在這種聚會上,人們受氣氛環境的感染,回想的只能是以前的那些學生時代的幸福時光,只會更珍惜同學之間的感情。』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