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河人的黑龍江大橋之夢 橋頭區先期破土動工
2005-09-25 17:54:3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司漢科 曲靜 胡日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25日電 到黑河,無論是領導者還是邊貿人,無論是外來投資者還是普通百姓,都對黑龍江大橋寄予了太多的希望、夢想,也夾雜著太多的無奈和感嘆。

  從1988年,當時的中蘇關系打開了破冰之旅,雙方就開始動意建這座橋。到現在馬拉松式地跑了17年,在無望與希望中,黑河人還在執著著自己的夢。

  按黑河人形象的說法,為了這座大橋,黑河的招待費都吃了幾個橋墩子了,各種文件、報告和設計圖紙也有幾麻袋了。黑龍江大橋辦辦公室主任姚世國感嘆地說,僅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就召開了15次專家論證會。至於黑河與俄羅斯阿穆爾州就大橋的會談、磋商到底有多少次誰也記不清了。

  上京、跑省,進莫斯科、去阿州,開座談會、論證會,可行性研究、評審調研,黑河人就是不肯放棄。

  談起大橋,大橋辦主任李勤有太多的感慨。這個曾經建過黑河北黑鐵路、庫爾濱大橋和坤河大橋的專家,為了這座橋沒想到一乾就是13年,幾乎耗盡了自己後半生的心血。他說:『黑龍江大橋寄托了我太多的感情,也寄托了全市174萬人的夢想,不建成我不能離開。』現任大橋總工程師辦主任吳文光,這個當時從省交通專科畢業的大學生,把青春全都獻給了大橋。他說:『如果我的青春只為乾這一件事,乾成了,我也不會後悔。』

  站在江岸,望著滾滾的黑龍江,只隔著750米的兩岸人太渴望有這樣一座大橋了。建大橋是黑河幾代班子重點推進的工作。他們為大橋的建設傾注了大量的勞動和心血,這樣做就是想圓黑河人一個期盼已久的夢想。

  1987年,『一船西瓜換化肥』打開了中蘇貿易關系的大門,兩岸邊貿日漸紅火。然而黑龍江春秋兩季110天的流冰期,導致貨物大量積壓,人員滯留,黑龍江成為一道難以逾越的『天塹』。1988年7月,當時黑河行署動議建設界江黑龍江大橋,這一建議與俄阿州執委會不謀而合。黑河行署當即決定建黑龍江大橋,並成立了黑龍江大橋籌建領導小組和黑龍江大橋辦。從此,兩岸開始頻頻會談,積極運作大橋的建設。

  1989年1月25日,《參考消息》頭版頭條報道了計劃在黑龍江上架設黑龍江大橋的消息,引起為世人矚目。大橋工程涉及到兩國的外交、法律、大橋投資與產權分擔,建設與管理等諸多問題,需要中俄兩國政府『拍板』,這其中遇到的困難也是後來大橋籌建者所沒有想到的。

  盡管困難重重,也沒有動搖兩岸人征服『天塹』的決心。1990年10月底,國家計委、交通部、外交部、經貿委8部委赴黑河考察,並形成了會談紀要,為國家立項奠定了基礎。

  1991年8月,國家計委批准黑龍江大橋正式立項。1994年9月上旬,是黑河歷史上值得紀念的日子,前國家主席江澤民與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前總理切爾諾梅爾金就黑龍江大橋交換了意見,大橋籌建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1995年1月,中俄兩國政府代表團兩次商定大橋建設事宜,由吳邦國副總理和俄羅斯副總理達維多夫分別代表本國政府簽署了關於共建黑河———布市黑龍江(阿穆爾河)大橋的協定。此後,交通部和省政府分別成立了大橋建設領導小組,大橋建設進入實質性階段。

  之後10年,大橋一直在不斷反復中積極爭取,兩國政府一直沒有放棄努力。

  隨著兩國戰略伙伴關系的昇級,兩國貿易的不斷擴大,中俄邊貿再度昇溫,建橋再度提上日程。今年,好事多磨終有佳音傳來:交通部補貼資金大幅提高,中國農業銀行承諾為黑龍江大橋貸款,大橋建設前期費用已到位,大橋建設用地也得到國土資源部的正式批復,在中方的努力下,困擾俄方的建橋資金迎刃而解。

  7月25日,黑河人建橋之夢終於迎來了曙光: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黑河——布拉戈維申斯克(俄羅斯)黑龍江公路大橋可行性研究報告》。兩岸已委托莫斯科設計院進行大橋總體設計,預計一年完成,設計完成後,大橋主體工程建設即可動工。

  目前,中方正在加緊規劃橋頭區,目前,規劃已完成,引橋設計、土地征用等外業測量工作已完成。9月19日,黑龍江大橋橋頭區終於在盼望中先期破土動工,迎來了建橋的第一縷曙光。

  未來不是夢,連接中俄兩國友誼的黑龍江大橋指日可待。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