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6日電 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全球衛生保健和衛生資源的沈重負擔,是第二次衛生革命的頭號敵人。據世界心髒聯盟統計,在全世界范圍內,每死亡3人,就有1人的死因是心血管病癥。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仍遠遠高於包括癌癥、艾滋病在內的其他疾病,它的危害無年齡、身份、地域之分,並且已經逐漸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
為喚起公眾對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險因素(肥胖、高血壓、缺乏運動、營養失衡、吸煙等)的關注,世界心髒聯盟將每年9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定為世界心髒日。世界心髒日的永恆主題為『健康的心,快樂人生』,其宗旨在於激勵人們把靜態的生活方式改變為積極的行動,呼吁人們摒棄不良的飲食習慣和不良嗜好,使人人都可以擁有一顆健康的心,人人都可以享受愉悅的生活。
今天是第五屆世界心髒日,此次活動的主題是『肥胖與心髒病』,今年的口號是『健康體重,健康體形』。這是因為肥胖問題已經成為當前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肥胖與多種疾病的發生相關,是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壓,以及某些癌癥的危險因素。
由此帶來的醫療費用、社會負擔是不言而喻的。在我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癥的發生率也日益增加。
每胖1公斤心髒患病危險增一分
世界衛生組織日前發出警告說,過度肥胖和糖尿病是造成全球每年1700多萬人因心髒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因素,目前全球有10億多人患肥胖癥,如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肥胖癥患者到2015年可能將達到15億人。肥胖的狀態每持續一天、每肥胖1公斤,人們患心髒病的可能性就會增加一分。
世衛組織說,肥胖癥和糖尿病以往被認為是富國存在的問題,而現在發展中國家中這個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飲食結構改變,攝入的熱量增加,尤其是吃的脂肪、鹽和糖過多,同時體育活動減少,坐車增多走路減少,以及城市化進程加快等。
世衛組織指出,注意衛生飲食、堅持體育鍛煉和戒煙,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避免80%左右的心髒病、中風、Ⅱ型糖尿病和40%左右的癌癥發生。
肥胖與心髒病關系密切
肥胖病與心髒病的關系非常密切,肥胖者中高血壓心髒病(高心病)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冠心病)的發生率均高。
肥胖引起心髒病變的主要機理是:
(1)過多脂肪堆積,增加循環血容量,引起心髒負荷加重和高血壓。
(2)並存的脂肪代謝異常及高熱量進食引起的高脂血癥,導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及心肌細胞脂肪沈積,心室壁增厚,心肌順應性減低。
(3)伴存的血糖及血脂增高使血液黏稠度增加,紅細胞攜氧能力減弱,心肌細胞供氧不足。
(4)肥胖者多不好動,過度肥胖也使其活動量受限,從而導致冠狀動脈側支循環削弱或不足,心髒代償能力下降。
為此,有的學者提出,體重增加超過標准體重的30%,則是10年內將患冠心病的信號。
肥胖兒童易患心髒病
法國巴黎阿爾芒-特魯索醫院的帕特裡克醫生和他的同事在英國出版的《剌血針》雜志上撰文指出,經過研究小組對48名肥胖兒童的長時間臨床觀察及實驗室研究,過度肥胖的兒童在其進入成年後患心髒病或中風的比例要遠遠高於體重正常的同齡人。
其中的原因就是,在發育過程中,肥胖兒童的動脈血管過早發育,導致動脈硬化等畸形病變,從而給成年期的身體健康埋下了嚴重的隱患。
帕特裡克在文章中表示,研究小組發現處在同一年齡的兒童,肥胖者頸動脈的硬化程度普遍高於正常體重的孩子,而且他們動脈內皮的器官功能較之於正常孩子也有很大變化。
『我們發現,這48名肥胖兒童的頸部主動脈一致表現出硬化病變。要知道,這些癥狀是不應出現在他們這個年齡的。』帕特裡克醫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