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8日電 為了發家致富,勃利縣長興鄉10餘戶村民,遠赴遼寧購回上百只遼寧絨山羊,從事畜牧業養殖。但是讓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些絨山羊不但沒能讓他們發家致富,反而讓他們賠了錢『折』了羊。村民們都說,這都是吃了不懂技術,不按照法律辦事的虧啊。
近年來,養殖業在勃利縣農村逐漸興起,看到自己周圍的村民一家一戶靠養殖走上富裕路,勃利縣長興鄉江某等村民也著急了。這時,勃利縣委、縣政府也出臺了優惠政策,鼓勵農民從事養殖業,並為農民提供資金扶持,這讓長興鄉很多村民都動了心。2003年秋,通過中介人,江某等村民與遼寧鳳城市賣羊人約定:每只絨山羊價格330元,村民自籌100元,縣政府貸款100元,剩餘資金由中介人侯某借款130元,村民可以在羊出絨後,將羊絨按市場價格賣給侯某,抵還所借的羊款。
幫助村民借款買羊,而且還回收羊絨,村民認為這可是上了雙保險。2003年12月中旬,江某等12戶村民帶著致富的憧憬,遠赴遼寧鳳城,在沒有畜牧技術人員陪同,沒有簽訂買賣協議的情況下,挑選了500只遼寧絨山羊運回了家。看著『致富』的羊運到了家,村民們是滿心歡喜。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很快出現了,500只絨山羊接連出現了不進食、爛嘴、爛蹄等疾病,你家一只他家一只,相繼死亡了143只,而賣羊人信誓旦旦保證的每只羊一年可出羊絨7至8兩的口頭承諾,也變成了多則5-6兩,少則只有1-2兩。經過一年多的飼養,12戶村民不僅沒有掙到錢,除去所產羊絨、羊崽,每戶村民都損失了5000至10000元,損失慘重。
看到羊絨產量低,江某等村民自做主張將羊絨私自賣掉,結果導致村民們和借款人侯某簽訂的以羊絨抵還借羊款的協議遲遲無法履行。今年7月上旬,侯某將江某等村民告上法庭,要求歸還借羊款本金及利息。法庭經過審理,判決江某等村民敗訴,依法償還借羊款本金及利息並承擔案件受理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