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法國飛來『紅色聚寶盆』 世界級雕塑將落戶哈爾濱
2005-09-28 09:25:1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宋偲偲 柴雅晶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曾在北京展出的金色聚寶盆

曾上海展出的金色聚寶盆

即將落戶哈爾濱的紅色聚寶盆

法國文化部部長為紅色聚寶盆揭幕

  東北網哈爾濱9月28日電 一個令人興奮的消息:作為中法文化年文化交流的重頭戲之一,法國著名雕塑藝術大師雷諾的經典力作,世界級雕塑『紅色聚寶盆』將伴著2005年國慶節到來的腳步落戶冰城哈爾濱。

  記者了解到,即將落戶哈爾濱的『紅色聚寶盆』是法國當代重要的雕塑家讓·彼埃·雷諾的作品,也是第一屆中法文化交流年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落戶哈爾濱『的紅色聚寶盆』,將成為哈爾濱城市標志性雕塑。

  這座充滿了喜慶和幸運色彩的巨型聚寶盆,通體紅色,是繼《大拇指》之後,又一件落戶國內的法國大師作品。朴實厚重的外形,象征著勃發的生機和永遠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紅色聚寶盆』在哈爾濱永久性存在,體現了中法文化交流的廣泛性,更充分顯露出哈爾濱這個曾經『東方小巴黎』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藝術魅力。

  據悉,為了迎接『紅色聚寶盆』的到來,哈爾濱將於10月18日舉辦盛大的揭幕儀式,而法國文化部部長讓·雅克·阿雅貢將出席儀式並為世界級雕塑『紅色聚寶盆』揭幕。

  對哈爾濱人來說,『紅色聚寶盆』落戶哈爾濱,無疑是一個不同尋常的驚喜。而『紅色聚寶盆』之於中法文化交流、之於哈爾濱城市有何意義,紅色聚寶盆將安置在哪裡,更是人們共同期待並關心的問題。

    世界級雕塑『紅色聚寶盆』落戶哈市

  據出巨資引來『紅色聚寶盆』的『文化使者』哈爾濱愛建濱江國際社區的開發者,上海愛建集團人士介紹,『紅色聚寶盆』雕塑作品在全世界一共有三座,一座安放在巴黎藝術聖殿蓬皮杜藝術文化中心,一座安放在上海虹橋公園內,第三座即將永久安放在哈爾濱這座有著『東方小巴黎』美稱的歷史名城。

  『聚寶盆』雕塑是觀念藝術的代表和象征,充滿了喜慶和幸運色彩,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生長、積累、發展的基礎含義,代表了一種勃發的生機和永遠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

  而雷諾和他『聚寶盆』雕塑與中國有著不解之緣。1996年,『金色聚寶盆』在北京故宮的太和門前廣場上展示,一時間成了北京街頭巷尾的談話熱點,北京市民從詫異、到驚奇、到熱烈討論到最終認可。

  早在2003年,『紅色聚寶盆』就成為上海藝博會的焦點,並在法國文化部和上海市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最終落戶上海。當時,法國文化部部長讓·雅克·阿雅貢與上海市市政府領導共同商定,將該文化藝術瑰寶作為中法文化交流的結晶留在上海市,永久見證中法兩國的友誼。在上海城市規劃館門口『紅色聚寶盆』雕塑前激動地表示,他要把更多的法國文化藝術帶到中國。讓·雅克·阿雅貢認為,中國和法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應該越來越多。

  當年讓·雅克·阿雅貢在異國他鄉的上海市看到源於法國的著名雕塑『紅色聚寶盆』顯得格外興奮,他挽起同行的法國和中國官員的胳膊,在那尊高高1.8米、直徑2米的巨型『聚寶盆』前面合影留念。身著黑色西裝、高大而儒雅的阿雅貢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帶頭高喊著『上海萬歲,中法友誼萬歲』。

  一件雕塑藝術品能夠叫法國文化部長以及官員們如此興奮不已、能夠叫眾多藝術家們如此癡迷,可見其已經不單單是一件雕塑藝術品了;而中法文化交流標志性雕塑的獨特身份,早已經賦予了『紅色聚寶盆』以特殊的含義。

  這一次乘著中法文化年和振興東北的東風,『紅色聚寶盆』從巴黎走向上海,又從上海走向哈爾濱,成為連接這三座歷史名城之間的紐帶。

  從法國到中國,從一個藝術家的創作到一種文化、一種精神的象征,一件雕塑藝術品成為兩國文化交流的使者,『紅色聚寶盆』現在所承載的,早已不是簡簡單單的藝術收藏品。它承載著中法國家之間的深厚友誼;承載著巴黎、上海和哈爾濱城市之間的文化互動;承載著哈爾濱國際地位和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提高;承載著並將見證一個充滿活力的哈爾濱的復興。讓我們共同期待『紅色聚寶盆』的到來,讓我們共同期待『紅色聚寶盆』揭開面紗那一剎那的激動,讓我們共同期待『紅色聚寶盆』———這個巴黎來的雕塑巨作為哈爾濱這個曾經的東方小巴黎重新插上國際化騰飛的翅膀。

    從『紅色聚寶盆』到東方小巴黎

  城市雕塑,是一座城市的標志性建築,代表著一個城市的文化內涵和品位,反映著一個城市的精神氣質,是藝術地記錄國家與城市的歷史、文化的最有效方式。城市雕塑可以成為城市精神的載體,甚至成為一個城市、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鮮明標志和象征。

  從歐洲越過大西洋進入紐約港,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矗立在伯德羅埃島上那座面對大西洋的自由女神像。這座總高約為92米,重量達250噸的巨型雕像是美利堅民族的標志。一個美麗的女神,右手高舉著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拿著一本長達7米的象征法律的書板,上面雋刻著美國獨立宣言發表的日期———1776年10月4日。對於無數來到美國的移民來說,它是自由的像征、擺脫舊世界的專制與壓迫的像征;它的精神之源是法蘭西的自由主義精神;它的人文價值觀的內涵超越了一時一地之因素的制約,而具有人類文明的普遍價值意義,並成為人類精神文明和城市精神文明象征的城市雕塑。

  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朗厄裡尼港灣畔的海濱公園裡,在那細浪拍岸的沙灘上,有一尊美麗的少女銅像。這個少女翹著一條美麗的魚尾,側身坐在一塊石頭上,凝望著遼闊的大海,略帶懮郁的臉上露出沈思和向往的神情。這就是聞名全球的『海的女兒———美人魚』雕塑。丹麥人民用這座美人魚銅像來永久紀念她和她的作者安徒生,並把美人魚銅像視為國家的標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一尊具有永久魅力和感染力的雕塑作品,不僅僅是其作品本身在說話,而在於其所詮釋的背後的時代和事件的意義。好的城市雕塑總是和背後的歷史串連在一起。單獨把雕塑剝離出來是沒有什麼力量的,只有當它和時代聯系在一起,和城市的總體氛圍聯系在一起的時候,它纔有了打動人心的力量。『紅色聚寶盆』落戶哈爾濱,就充分地體現了哈爾濱的歷史傳統,並將成為哈爾濱城市轉型和城市提昇這樣一個重大歷史轉折的見證者。

  哈爾濱雖然只有百年的歷史,卻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它具有包容的氣度和個性,有多元文化的傳統。之所以哈爾濱被稱之為『東方莫斯科』和『東方小巴黎』,首先因為歷史上曾有幾十萬外來僑民居住和生活。其次因為哈爾濱城市有風格各異的建築。哈爾濱歷史上的輝煌,源於對各種生活方式的接納和吸收。哈爾濱未來的輝煌,也必將是對於各種外來文化、外來資本的接納和吸收。一個開放的哈爾濱,會成為一個多元的哈爾濱,而一個多元的哈爾濱,必將成為一個輝煌的哈爾濱。

  『紅色聚寶盆』是哈爾濱向國際化邁進的一個象征,這座城市的人們可以真正領略到來自大洋彼岸巴黎的味道。然而,曾幾何時,哈爾濱作為『東方小巴黎』的『記憶』漸漸稀少,曾經的66座風格迥異的教堂現在只剩下不到一半。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面,哈爾濱和外界保持著相對的閉塞。這都是哈爾濱失去『東方小巴黎』神韻的重要原因。隨著東北振興歷史機遇的到來,隨著哈爾濱城市功能轉型的演變,哈爾濱正在重新尋找曾經的活力,正在重新創造發展的動力。

  『紅色聚寶盆』在這個時點落戶哈爾濱也許並不是巧合,也許歷史注定了要用一些重要的文化符號來替城市傳統和城市發展說話。『紅色聚寶盆』代表著喜慶、代表著財富,也許更會成為哈爾濱城市發展紅紅火火的代表……

  我們期待,『紅色聚寶盆』在哈爾濱的落戶並作為中法友誼的見證以及哈爾濱城市的象征,將會在新的世紀裡指引哈爾濱人開啟『東方小巴黎』新的輝煌。

  【『紅色聚寶盆』哈爾濱標志性雕塑安置地點正在選址考證中,以下為『紅色聚寶盆』幾個擬安置地點,歡迎廣大市民積極參與評選、獻計獻策】

  『紅色聚寶盆』擬安置地點:

  1.哈爾濱市南崗區建設步行街

  2.哈爾濱市開發區會展中心廣場

  3.哈爾濱道裡區愛建商圈友誼路旁

  4.哈爾濱市政府廣場

  5.哈爾濱火車站站前廣場

  參與方式:

  來信來函至『黑龍江日報社柴雅晶主編收』

  ·新聞鏈接·

  紅色聚寶盆

  ———法國著名雕塑家雷諾享譽全球經典力作

  乍看來,高1.8米、直徑2米的『紅色聚寶盆』外形顯得朴實而厚重,和普通的雕塑作品並沒有太大的區別。然而,這個『紅色聚寶盆』雕塑確是出自一代大師之手。這座充滿了喜慶和幸運色彩的巨型聚寶盆雕塑,是法國著名雕塑家雷諾的享譽全球的經典力作。

  雷諾於1939年出生在法國的庫柏瓦,1958年畢業於園藝學校。從1962年首次發表作品《禁止通行的方向》起,曾在巴黎、阿姆斯特丹、斯德哥爾摩等世界各國的很多城市舉辦過個人作品展。此外,雷諾還完成了一批重要工程,如:1981年為東京阿哈現代藝術博物館大廳所作的永久性改建工程『零空間』、1988年為巴黎蓬皮杜藝術文化中心安置《零集裝箱》、1994年在巴黎羅浮宮平頂天花板建造《原子核拱頂》等,並在法國多次獲得大獎。

  雷諾創作的『聚寶盆』系列作品,已經在全球藝術界被公認為藝術珍品。其創作於1962年的『聚寶盆』雕塑,在至2002年的四十年中,不僅制作成過紅色,還曾制作成金色,在很多國家展出過,比如:在巴黎的凡爾賽宮露過面,並還在柏林的波茨坦廣場作過吊在半空中的陳列。『金色聚寶盆』於1996年在中國北京展覽取得巨大轟動後,它還去了日本和韓國展覽,如今它被放置在巴黎蓬皮杜文化藝術中心的廣場前。

  雷諾的各種『聚寶盆』是觀念藝術的代表和象征。放大了的『聚寶盆』,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生長、積累、發展的基礎含義,朴實厚重的外形,代表了一種勃發的生機和永遠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

  而此次將落戶哈爾濱的『紅色聚寶盆』,不僅是雷諾經典『聚寶盆』系列作品的延續,更是雷諾創作生涯中最經典之作,是繼安放在巴黎藝術聖殿蓬皮杜藝術文化中心和安放在上海虹橋公園內的『紅色聚寶盆』之後,第三座世界級『紅色聚寶盆』雕塑。

  也正是這個經典的『紅色聚寶盆』雕塑,把著名藝術大師雷諾和中國、和上海、和哈爾濱、和中法文化交流緊密地聯系到了一起。

  早在1996年,從雷諾帶著自己創作的一只『金色聚寶盆』到北京展出開始,他便為中法文化交流埋下了伏筆。把『金色聚寶盆』放在故宮裡作短暫展出,實際上是一種環境藝術,體現了東西方觀念上的對話和古老與現代的對話。

  而在1998年5月,上海舉辦『上海城市雕塑國際研討會』,雷諾也接受邀請來到了上海,與中外雕塑家一起為上海的城市雕塑事業獻計獻策,雷諾不僅加深了自己和中國的聯系,更有效地推動了中法文化之間的交流。

  如果說此前只是一個開始,那麼這次雷諾的巨作『紅色聚寶盆』即將來到中國哈爾濱,落戶曾經的『東方小巴黎』,則是中法文化交流的昇華。

  藝術品最大的價值不是滿足收藏與欣賞,而是促進文化交流,發揚人類文明。顯然,『紅色聚寶盆』發揮了一個藝術品應有的價值。

 

聚寶盆作者,法國著名設計大師雷諾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