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8日電 夏末秋初,陰霾潮熱,正是各種菌類生長旺盛的時節。近一段時間,因食用野生蘑菇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在媒體上時有報道。北京食用菌協會常務理事向華教授提示大家:野生蘑菇別隨便吃。
蘑菇具有保健功能
向教授說,蘑菇不僅口感鮮美、細膩嫩滑,營養價值也非常高:高蛋白、低脂肪,並含有多糖、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讓它成為當之無愧的健康食品。
此外,蘑菇還具有很強的保健功能。向教授介紹,草菇含大量維生素C,有降低血壓及血液中膽固醇的作用;香菇中的香菇素可以提高心髒病人的免疫力;金針菇又稱智慧菇,它含有的精氨酸和賴氨酸可以促進孩子大腦和骨骼的發育;猴頭菇不僅蛋白質含量高,而且特別容易被人體吸收,是肝病和胃病病人不錯的食療選擇。
顏色鮮艷不一定有毒
很多人喜歡自己采摘野生蘑菇食用,向教授指出,這種做法的危險性比較大。因為野生蘑菇品種繁多、良莠難辨,其中約有100餘種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較多見的劇毒蘑菇為白毒傘菇、鵝膏菌等。
至於如何分辨毒蘑菇,向教授說,就算是專業人員也很難保證准確無誤,普通人就更不容易做到了。有些蘑菇只是菌環(菌柄上部的環狀部位)的位置不同,便造成有毒沒毒的天壤之別。她指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識別毒蘑菇的簡單方法。民間曾有『鮮艷的蘑菇有毒』之說,但並不可靠。比如外觀漂亮的橙蓋鵝膏類菌,就是清香可口的食用菌;而毒粉褶菌幾乎接近白色,卻有毒不可食。
據向教授介紹,人食用毒蘑菇後一般1—2小時即出現中毒癥狀,如惡心、嘔吐、腹瀉、出現幻覺等。『所以,消費者不要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購買時應盡量挑選來路可靠的栽培蘑菇。』向教授說,『吃了蘑菇一旦有不良反應,要大量飲溫開水或淡鹽水,把手指伸進咽部催吐,以盡量減少毒素的吸收,並及時到醫院治療。』
煲湯味道最鮮美
在蘑菇的做法上,向教授推薦,煲湯既可以保持蘑菇的鮮味,又能把其中的營養成分充分保留。但也有一些例外,比如猴頭菇宜用高溫、旺火燒煮,香菇最好在熱油裡放入蔥姜,翻炒3分鍾左右;但草菇最好別炒太久,以防止維生素C流失。另外,鮮蘑菇在清洗時別泡太久,防止其中的水溶性養分流失。
向教授最後提醒大家,為了盡量減少中毒的幾率,吃蘑菇時最好別喝酒,因為有些毒素融於酒精,會加重中毒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