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9日電 28日清早,記者從上海壹信拍賣公司了解到,他們取消了原定於上午在上海對哈爾濱秋林公司5991萬股法人股的公開拍賣。這次拍賣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它意味著秋林公司的大股東在一年多的時間裡,險些第二次易主。人說婚姻有『七年之癢』,沒料到,黑龍江奔馬集團與哈爾濱秋林公司的『婚姻』僅一年多,就遭遇了危機。
據介紹,秋林公司的大股東奔馬集團拍賣股權是為了還債。拍賣前,他們和債權方強強集團已經達成了債務和解協議,百年老店哈爾濱秋林公司纔免除再一次『改嫁』的命運。今天的秋林公司,讓心中有著揮之不去『秋林情結』的哈爾濱人唏噓不已。回想當年,1997年2月退休的秋林公司前總經理張芝禮曾經豪邁地說過———
『閉店不營業也能養活職工10年』
秋林公司那青灰色優美的哥特式建築,是哈爾濱百年風雨的歷史見證。『秋林』是哈爾濱的『名片』。哈爾濱人帶給外地親朋好友最好的禮物曾經就是秋林公司的『大列巴』和紅腸。『面包像鍋蓋』作為『哈爾濱一大怪』,享譽國內外。百人排隊購買『大列巴』一度成為哈爾濱不衰的風景。
年近7旬的老哈爾濱人馮海說:『以前秋林公司食品部是我最愛去的地方,櫃臺裡陳列的五彩繽紛、香氣撲鼻的西式糕點和糖果真好看。那時要是能吃上一口秋林公司的糖,真比什麼都高興。』一位離家多年的哈爾濱女孩說,她曾排了足有20分鍾的隊,纔買到秋林公司的『松仁小肚』。將黑龍江省的大松子放在豬肚裡面烤制,肉裡面有一股松子的清香。
秋林公司始建於1900年,1953年被收為國有。公司進行過4次擴建改造,幾十年來在全國百貨業一直名列前茅,曾被譽為『全國百貨第一店』。1996年,秋林公司成為省內第一家也是惟一一家上市的商業企業,發行價每股6.8元,募集資金1.8億元。
秋林公司證券部部長衣國強告訴記者,1991年和1992年,公司銷售淨利潤率達到8.24%,在當時全國百貨業中名列前茅,幾乎所有商業企業能拿到的國家級榮譽,秋林公司都獲得了。上市前,秋林公司連續5年現金分紅,最高時達到每股分紅0.44元。上市後的第一年———1997年,秋林公司達到了輝煌的頂峰,10股送2股贈5股,派1.75元現金,一時間受到市場上很多人的追捧,最高股價接近15元。1997年退休的秋林公司前總經理張芝禮曾經豪邁地說過:『就算是閉店不營業,公司的資產也足以養活職工10年。』
秋林商圈:『西邊日出東邊雨』
秋林商圈,是哈爾濱黃金地帶中的黃金。但是,上個世紀90年代末,秋林商圈以果戈裡大街為界,形成了『西邊日出東邊雨』、『一條街上兩重天』的現象:西側聚集著松雷商廈、遠大購物中心、哈爾濱鞋城等商家,個個生意紅紅火火,節假日期間人滿為患;東側,老牌國有商店哈爾濱百貨大樓倒閉,曾經紅火了一段時間的江南春商廈改成了黑天鵝家電商場,百年老店秋林公司也日益蕭條。此間,中國傳統百貨業正經歷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這挑戰來自於國外大型超市連鎖店全新的商業模式。傳統百貨業的業態迅速走向衰落。曾經的地利優勢———繁華路段如今成為秋林公司客流的屏障:沒有停車位,人行護欄又攔走了消費者。
終於在新世紀之初,秋林股份出現了首次虧損,業績連續三年『高臺跳水』:2001年虧損5180萬元,2002年虧損近8000萬元,2003年成了加星的ST公司,面臨摘牌的危險。商品賣不出去,庫存越來越多。秋林公司為了降低成本,開始租賃經營,一些地下商業街的服裝被擺上櫃臺賣高價,假冒偽劣商品也進入了秋林公司。『百年信譽老店』終於信譽不再。
秋林公司一位老職工說,當時的秋林公司就像一塊巨大的肥肉,被各種各樣的人蠶食著。各商場私自扣留當日的銷售款並私分的現象愈演愈烈。
溫州人重組秋林:賣資產保牌成功
2003年初,哈爾濱市政府第五次市長辦公會決策:秋林公司將引進戰略投資者進行重組。2004年元旦剛過,溫州人控制的黑龍江奔馬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受讓大股東全部國有股份,入主秋林公司。奔馬集團買斷了秋林公司老職工的工齡,並留用了少數中層乾部做不重要的工作。2004年5月17日,ST秋林暫停上市。隨後,秋林公司以2100萬元的價格賣掉了秋林商廈65%的股權;以2000萬元的價格將建築面積19833.9平方米的房產出售。秋林商廈歸還ST秋林9000萬元,衝減壞賬准備金。秋林公司還出售了建築面積4564.94平方米的房產。這一套『組合拳』之後,秋林公司終於實現了1337萬元的收益,扭虧為盈,並在2004年10月15日恢復上市。
『溫州模式』在秋林『水土不服』?
奔馬集團董事長蔣賢雲曾豪情滿懷地說:要將ST秋林打造成『商業+地產』公司,用『溫州模式』經營旗下資產。事實上,『溫州模式』似乎在秋林有些『水土不服』。哈爾濱工業大學一位經濟學教授告訴記者,『溫州模式』實際上就是個體化經營模式,有三條基本市場原則:大市場,小店鋪;交易方式靈活;自主性、自發性強。這種模式未必適合百年老店秋林公司。
2005年春節剛過,秋林公司、秋林商廈相繼重新開業。開業第一天吸引了大量市民,但是很多市民感覺到的卻是失望。開業當天,有顧客發現門口處的垃圾都沒有打掃乾淨,地面上污漬斑斑,電梯扶手上還留有大量刷牆的白灰。
恢復營業以來,秋林公司依然步履維艱。一位在秋林公司經營男裝的商戶說,現在客流越來越少,他們經營品牌的男裝每個月賣不到一萬元。而在只有一路之隔的遠大購物中心,同樣品牌的服裝每個月卻可以賣到10萬元以上甚至20萬元。
重組後,秋林公司高管走馬燈一樣更換。起初,董事長蔣賢雲聘請了大洋百貨集團的魏軍出任秋林公司的總經理,不到半年魏軍辭職;沒有多久,繼任總裁王德明也被溫州市下海的市長吳敏一取代。2005年半年報顯示,秋林股份再次虧損。
臺灣的管理團隊能拯救秋林嗎?
28日,秋林公司證券部新聞發言人說,此次拍賣股權的債權方為強強集團,不是奔馬集團股東之一的哈爾濱強強集團。兩個強強集團是完全不同的公司,並且現在哈爾濱強強集團已經退出了奔馬集團。他向記者介紹,奔馬集團不會退出秋林公司,公司正在研究秋林購物中心的定位和業態調整問題,並已經聘請了來自臺灣的管理團隊進行經營管理。這個團隊曾經參與過成都百貨改制。對於未來的發展,集團將分兩方面進行改革:重新定位秋林時代購物廣場即秋林商廈的品牌、經營方向,老秋林將進行品牌調整和提昇;集團將進行股權分置改革,將所有法人股全部變為流通股,進一步發展開拓廣闊的空間。
就秋林公司的改革方案,記者采訪了哈爾濱商業大學經濟學院的趙德海院長。趙院長說,對於秋林公司提出的新的改革方案,不好評論。但可以肯定的是,只有走市場經濟的道路,秋林公司纔能獲得更大的發展。
28日,ST秋林以跌停報收1.8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