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9日電?題:聚焦哈大齊工業走廊?定位篇:巨龍將舞哈大齊
舒展黑龍江的版圖,將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三座城市連接起來,哈大齊地帶宛如一條狂舞的巨龍,躍然紙上。
如今,這條巨龍真要狂舞起來。
9月16日和17日,哈爾濱平房工業新區動力工業園區和大慶出口加工區分別舉行開工建設儀式,全面拉開了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工業走廊建設的序幕,工業走廊建設進入了實質性階段。
一年多的謀劃和科學論證,在人們熱烈的掌聲和期待的目光中,翻開了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的新篇章。外界普遍認為,兩個開工儀式的背後,是省委省政府建設哈大齊工業走廊的堅定決心和有力步驟。
發展強勢區
通過開發利用重度鹽鹼地,依托現有工業基礎、產業優勢和科教資源,著力吸引海內外資本、技術,建設多種產業相互協調配套,新體制、高科技、外向型、生態化,結構合理、高速增長的產業高地和經濟密集區,成為我省振興老工業基地的核心區和全面實現小康目標的先行區
近一時期,哈大齊工業走廊一詞屢見媒體。熱得發燙的哈大齊,展示出的是一幅怎樣的圖景?
有關專家這樣表述:省委、省政府抓住國家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機遇,做出戰略決策,沿我省中西部哈大齊地區,啟動建設工業產業帶,定名為哈大齊工業走廊。
一個令人憧憬的名字,一個令黑龍江人自豪的字眼。在厚厚的《哈大齊工業走廊產業布局總體規劃》中,哈大齊工業走廊逐漸明晰起來:哈大齊工業走廊是以哈爾濱為龍頭,以大慶和齊齊哈爾為區域骨乾,包括沿線肇東、安達等市在內的經濟區域。2004年,人口802.99萬人,總面積2.118萬平方公裡,分別佔全省的21.04%%和4.67%%;地區生產總值2600億元,佔全省的4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2379元,為全省平均水平的2.32倍,是我省經濟實力最強、工業化水平最高、經濟輻射力最大、科技人纔優勢最明顯、可供開發利用土地資源豐富的地區。
『三最』、『一豐富』使哈大齊工業走廊成為一塊『寶地』。要將『寶地』發展成凝聚各方力量、吸引各方投資、經濟快速發展的『磁力地帶』,傾力打造哈大齊工業走廊成為目前全省上下的重中之重。
一時間,綿延280餘公裡的哈大齊工業走廊,匯聚了經濟界、投資商和廣大媒體關注的目光。
20世紀80年代,建設沿海經濟特區戰略,很快把邊陲小鎮———深圳奇跡般地變成了現代化大都市,帶動了珠江三角洲經濟的迅猛發展。
20世紀90年代,開發上海浦東新區戰略,迅速使浦東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橋頭堡』,拉動了長江三角洲經濟的快速騰飛。
世紀之交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戰略,讓西部地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大批標志性工程熱火潮天地進行著,大半個中國都動了起來。
歷史的車輪滾滾駛入二十一世紀,振興戰略與西部大開發戰略被視為東西互動的兩個『輪子』。今天,當東北三省的人們在振興路上迅跑的時候,我省適時提出建設哈大齊工業走廊,意在以其挺起老工業基地振興的脊梁。從某種意義上說,哈大齊工業走廊之於黑龍江,則如當年深圳之於廣州、浦東之於上海。
哈大齊工業走廊,不僅為走廊沿線區域充分發揮區位、資源、產業、交通、科技和人纔優勢創造了難得的機遇,對於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打造區域內各具特色又相互關聯的產業群也搭建了一個有效的平臺。
高起點、大手筆、全方位謀劃建設哈大齊工業走廊,使這一地帶從一開始就站在了一個高水平的發展臺階上。哈大齊工業走廊的定位是嶄新的:通過開發利用重度鹽鹼地,依托現有工業基礎、產業優勢和科教資源,著力吸引海內外資本、技術,建設多種產業相互協調配套,新體制、高科技、外向型、生態化,結構合理、高速增長的產業高地和經濟密集區,成為我省振興老工業基地的核心區和全面實現小康目標的先行區。
目前,哈大齊工業走廊的指導思想已經十分清晰:抓住國家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歷史機遇,以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科技創新為動力,加快對內對外開放,整合區域內資源,處理好走廊內外關系,實現資源有效配置;以發展非國有經濟為主體,突出前瞻性和產業關聯度,推進產業集聚和企業集群發展,促進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化和傳統產業優化昇級;以資源的高效利用為核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努力把哈大齊經濟區建成新型工業化走廊。
科學發展觀是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的統領。科學發展觀就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本屆政府執政理念的核心。它關注的不僅是今天經濟的增長,更關注我們的未來。哈大齊工業走廊,擎起了黑龍江未來發展的歷史重任。
破解新思路
打破行政區劃界限,統一進行產業布局規劃,發揮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三個大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輻射作用,合理配置生產要素。走廊內各市要發揮比較優勢,突出特色,盤活存量,優化增量,做大做強本地的『鎮市之寶』、『鎮區之寶』,全面提高區域經濟的整體競爭力
有經濟學家認為,大都市經濟圈是一國或地區經濟的重心區和增長極。所謂重心區,是指它對國民經濟的重要程度,就像生命體的『心髒』一樣;所謂增長極,是指它對國民經濟的增長帶動作用,可以比作是機械運動中的『發動機』。
在我省經濟發展中,哈大齊工業走廊要發揮『心髒』和『發動機』的作用,必然要走一條不同以往的發展新路。
區域經濟實現一體化,明確『一盤棋』的思想。打破行政區劃界限,統一進行產業布局規劃,發揮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三個大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輻射作用,合理配置生產要素。走廊內各市要發揮比較優勢,突出特色,盤活存量,優化增量,做大做強本地的『鎮市之寶』、『鎮區之寶』,全面提高區域經濟的整體競爭力。
堅持用新體制新機制開發建設的原則。針對我省國有經濟比重過大的現實情況,大力引進民營資本和外資,通過招商引資、開放開發,讓非公有制經濟成為工業走廊建設的主力軍,積極承接國內外產業和資本轉移。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在市場准入、要素流動等方面放寬政策,精簡行政審批事項,強化政府的服務職能,提高服務效率。
集中開發、滾動發展。工業走廊開發建設投資巨大,應采取小片啟動、分步實施的方式,進行滾動式開發。應優先建設核心產業區和重點項目,對項目集中擺布,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擴張,使先期產業帶動後期產業,主導產業帶動相關產業,上游產品帶動下游產品,逐步形成不同類型不同特點的產業發展格局。
『工業文明』和『生態文明』齊頭並進。堅持科學發展觀,發展循環經濟。哈大齊地區重度鹽鹼地較多,生態脆弱,要堅持治理優先,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構建物質循環模式,拉長資源、能源利用鏈條,與相關聯的產業共生耦合,循環利用和清潔生產,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中央、地方聯手共建。積極挖掘自身潛力,充分發揮比較優勢,與中直大企業共建共享、合作雙贏,全力爭取國家支持,結合大慶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積極爭取中石油集團等企業對哈大齊工業走廊石化產業的支持。
嚴格把關,依法用地。依據國家現行土地政策和省、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規劃,以重度鹽鹼地等未利用地開發利用規劃為基礎,盡量少佔農用地。
堅持與推動城鎮化建設相結合。把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作為我省城市規模擴張和城鎮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互相依存,互相推動,在各自基礎上發揮特色職能,把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生態良好的現代化新城區。
建設新模式
抓住國企改制和城市『退二進三』機遇,充分釋放以哈大齊工業走廊內兩個國家級開發區和大中型國有企業為重要的工業節點的能量,進行產業和項目延伸擴展,吸引外來投資者,共同開發建設。
哈大齊工業走廊的建設模式並非千篇一律。借鑒國內經驗,靈活選擇和創新哈大齊工業走廊開發建設模式,是這一隆起地帶真正『隆起』的必由之路。
統一規劃,分區(園)建設。打破行政區劃界限,由省制定總體規劃,走廊內各市負責園區詳控規劃,並具體組織實施,以充分發揮哈爾濱、大慶和齊齊哈爾區域中心城市的作用,依托現有開發區分別向肇東和安達延伸,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聯合開發建設。
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開發建設法人單位,以市場化方式使用政府啟動資金和開發銀行貸款進行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招商引資平臺;以規劃、產業政策和優惠政策等引導市場經濟主體建設工業走廊。
企業為主,分統結合。園區布局、產業發展方向和道路、供排水、通信等基礎設施,尤其是現代物流,由政府統籌規劃,有條件的園區還可統一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入區項目由企業自主決策,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開發建設。
放大國企能量,優勢擴張開發。抓住國企改制和城市『退二進三』機遇,充分釋放以哈大齊工業走廊內兩個國家級開發區和大中型國有企業為重要的工業節點的能量,進行產業和項目延伸擴展,吸引外來投資者,共同開發建設。
包裝整體品牌,聯合招商開發。把哈大齊工業走廊作為整體概念統一包裝,對外打一個品牌,統一組織推介,聯合招商引資,分板塊開發建設,提高招商的層次和效果。
在美麗的哈、大、齊及周邊城市中,四處懸掛著『抓住機遇,重振老工業基地雄風』的標語。黑龍江人的內心深處再次燃燒起昂揚的自信。哈大齊工業走廊,黑土地的又一幅宏圖巨制,由此拉開了火紅的大幕。
專家建言
沈大經濟帶
遼寧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嚴偉認為,我們要建設的是沈大經濟帶,而不是『沈大高速公路經濟帶』,更不是『沈大高速公路兩側工業企業帶』。沈大經濟帶和『沈大高速公路經濟帶』是兩個內涵截然不同的概念,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發展思路,在實際操作中差別極大。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沈大高速公路兩側建起了大量企業,並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據調查,截至目前為止,沈大高速公路兩側擺放的企業已達200餘家,並且還有擴張的趨勢。有的當地政府不是從企業低耗高效的經濟角度出發,而是熱衷於搞所謂『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以低價批地,甚至以無償提供土地為代價,吸引企業在高速公路兩側建廠,用以展示其『政績』和『形象』,似乎不在高速公路兩側擺幾個企業就沒有面子,沒有政績,而根本不考慮整體效益和長遠發展。調查分析表明,在沈大高速公路兩側擺放企業,有如下幾點不利因素:一是佔用了大量的寶貴農田;二是企業建設和運行成本過高;三是企業成線型布局,寬不過百餘米,長則十幾公裡,甚至幾十公裡,工業垃圾、工業污水的處理成為問題;四是現有城市的發展受到削弱。因此,建議嚴格控制在沈大高速公路兩側興建企業,不能任其發展下去。應組織土地和建設規劃部門進行一次專門調查,全面評估在沈大高速公路兩側擺放企業的正反兩方面效果。
??哈爾濱華電第三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的全國首臺國產600MW優化機組實現連續運行300天。據悉,該發電機組已發電量206億千瓦時,成為東北電網骨乾機組。魯明攝
??
哈爾濱汽輪機有限責任公司為湖南鯉魚江電廠制造的30萬千瓦汽輪機轉子。郭俊峰 攝
齊齊哈爾滿特殊鋼有限責任公司是我國大型模具鋼、冷軋輥生產基地。 邱成 攝